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讲学
10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湖南师大王泽应教授在十教北306举行题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代表参加了学术讲座。
王泽应教授是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湖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湖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创新工程第三批重点教材《伦理学》首席专家。
王泽应教授认为,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来源的传统性和立根的民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当代社会提出来的核心价值理念,它积淀着最深层次的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表达着最广大中国人民的价值理念和伦理期盼,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王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达根基,中国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土壤,中国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雨露阳光。
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离开传统文化的“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很难获得人们的心理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他就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点见解。第一,认真挖掘,辩证对待。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第二,与时俱进,讲究方法。传统文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即使是其中的精华,也要根据时代需要合理汲取,与时俱进。才能在时代变迁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优秀传统文化也才能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真正起到精神导航的功能和助推剂的作用。第三,丰富载体,创新形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对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表达,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马克思主义学院 柳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