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生态治虫 为了“放心菜”的梦想——访我校昆虫病毒学与系统学研究室

时间: 2017/06/15   作者:项雅琴 徐妍 王思雨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报   编辑:喻诚   点击:

黄国华教授(右一)与实验室成员合影

昆虫病毒学与系统学研究室简介:实验室由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黄国华博士领衔,主要成员包括美国迈阿密大学终身教授成小文博士及7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实验室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研究,重点以蔬菜害虫为研究对象,基于“囊泡病毒—媒介载体—宿主害虫”体系,运用微景观生态调控手段,以期构建菜田和谐微生态系统。

可以安心食用?在湖南农业大学,就有这样一个研究室,致力于以生态调控手段防治害虫的研究。“让大家都能吃上无公害、平价的放心菜,是我的梦想。”实验室领衔人黄国华教授语气坚定地说。与“虫”结缘十六年,从当初的一个科研爱好者,到现在实验室的领衔人,他将这份信念传递到了实验室每个成员的心中,如今成了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

不忘初心 坚持梦想

黄国华与虫子结缘始于他的大学时期,那时他还只是一个热爱与昆虫打交道的科研爱好者。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他收集了大量的标本材料,掌握了昆虫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多样性、分子鉴定、环境保护、害虫综合治理等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并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当初选择研究以生态手段防治害虫,是觉得现在吃的蔬菜都太不安全了。”黄国华告诉我们,农民在种植蔬菜时,菜里长虫就喷农药,虫子对农药有了耐药性,就再加上抗生素,如此循环的模式在很多菜场比比皆是。黄国华说:“我们希望能打破这种模式,用生态控制的方法,在保证蔬菜产量的前提下,能少施农药,让人人都吃到以天然方式生长的蔬菜。”

一次机缘巧合,“高致病性囊泡病毒”引起了黄国华的注意,这种病毒最先在美国被找到。害虫一旦感染此病毒,会急性致病,导致取食量急剧减小直至停止进食。于是,2011年,黄国华与成小文着手建立了昆虫病毒学与系统学研究室,并开始在中国寻找“高致病性囊泡病毒”。

在初期寻找目标病毒时,黄国华与成小文注意到,病毒在化学农药使用率高的地方极少存在,但却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发生率大、感染率高、流行度强。他们从野外广泛采集目标幼虫,累计饲养了三万多只虫子,要从这几万只虫子里筛选到具有感染特征的,工作量非常大。问及当时的辛苦,黄国华十分坦然:“感觉不到累,大家都带着一份责任心和上进心,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不会觉得难以坚持。”

幸运往往垂青愿意坚持的人。在实验室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最终确定了被囊泡病毒感染的两只幼虫,“高致病性囊泡病毒毒株”首次在中国被发现。

笑对艰难险阻

如今,研究室由黄国华和他带领的7位研究生组成。每年暑期,大部分师生开始享受美好假期的时候,研究室的成员们仍在埋头苦干。

“暑期是我们实验室用虫的高峰期,大约要用到一万多只虫子,虽然我们每人都会养虫,但由于消耗量大,还是供不应求。”成员陈琪说。

为了解决虫源短缺的问题,实验室购进了更多的培养箱,来大规模地养虫以供实验所需,虫子的培养期大约是2526天,为此每个人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只要一有空闲就做养虫饲料喂幼虫,很多人直接就把生活用品带到了实验室,边生活边实验。”赵怡霈向记者介绍。

做生物方面的实验,温度、湿度、水分的变化,甚至实验所用个体的不同,都会对实验环节产生影响,常常每个实验都要做好几遍,反复琢磨实验过程并改进实验步骤,这对成员们的耐心和毅力都是很大的考验,尽管有时也会疲惫,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

 “黄老师经常鼓励我们,任何事情都需要长期坚持,如果是一个人该做、能做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它做好。”成员们说,“所以大家遇到挫折时,都会自我调剂,也会互相鼓励。”

据研究室成员介绍,“高致病性囊泡病毒”被找到后,需要接种到害虫体内并扩繁,利用媒介载体“寄生蜂”蜇已携带病毒的害虫,将病毒传播到更多害虫身上,抑制害虫对蔬菜的危害。

成员陈旭阳说:“寄生蜂在实验室应用效果良好,现在我们准备进行大田实验,观察寄生蜂在实际生产中的情况,虽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遇到无法预知的困难,但我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在摩擦与碰撞中并肩作战

实验中他们是并肩作战的队友,生活中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在合作过程中,成员们难免会产生摩擦。有一次,成员因实验方案哪个更好与黄国华产生了不同意见,两方争论了许久。最后黄国华把实验室成员召集在一起,通过PPT演示,加以理论依据和实验结论说服了团队成员。回想起这件事,陈琪总结:“我们不会把权威等同为绝对,老师也不会自恃经验丰富而不采纳意见,更好的方案往往就在一场场思维的碰撞中诞生。”

尽管会有争吵,但他们在摩擦中不断融合,始终相亲相爱。夏天的夜晚,实验室的成员们经常会相约一起去农大周边的稻田诱虫。一盏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一大块白色纱布,就是他们诱虫的“利器”。成员们说:“我们把灯放在挂起的纱布后,不到十分钟就飞来了许多虫子,但是由于只需要某种特定的飞蛾,往往要等上两三个小时才能收集齐。”闷热的夜晚和漫长的等待在成员们的欢声笑语中,似乎也过得特别快。

每逢佳节,实验室成员都会相聚在一起。2015年冬至节气那天,成员中有北方人,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黄国华和他的妻子便邀请所有人来家里一起包饺子。“老师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口味,白菜瘦肉馅、香菇瘦肉馅、木耳瘦肉馅,我们边包边吃,大家一起过节才有节日的氛围。”陈旭阳笑着说,仿佛还在回味当时的美味。

一个朴实的愿望让黄国华坚守十六年,最后演变成实验室每个人共同的梦想,这背后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或许有失落沮丧,有迷惘彷徨,但他们的坚持和乐观,让我们看到了生态农业的希望。欢笑中夹杂着汗水,风雨路上他们砥砺前行。

(学生记者 项雅琴 徐妍 王思雨)

点击下载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