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济学院 王江 杨爽 朱晨馨)7 月 16 日至 20 日,经济学院院长刘辉带领由副教授雷雨亮、研究生等20名师生组成的“红色 +”博士团前往吉首市开展乡村富民产业暑期专业实践活动。
博士团先后深入马颈坳镇、太平镇和默戎镇的10个村,围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展开实地调研,共完成问卷230余份。其间,湘西州农业农村局与博士团举行专题座谈会,双方共同探索产业壮大路径,力求构建乡村富民产业新矩阵。
随着调研的开展,诸多问题浮出水面。雅沙村高标准农田存在“建得起管不好”的困境;茶群村“种养结合”集体经济分红面临难题,且因人口流失导致土地撂荒问题日益严峻;排杉村受自然条件限制,产业发展呈现“靠天吃饭”的态势。从长桌围谈到田间地头,博士团认真倾听基层诉求与困惑,致力于将“急难愁盼”清单转化为“产销两旺”的美好景象。
针对山区农产品“销售半径窄”的共性问题,博士团提出“短视频营销 + 产业链延伸 + 专业渠道合作”的组合策略,以破解“丰产不丰收”的难题。默戎镇的“文化 + 产业”融合实践引发博士团深入探讨,在龙鼻嘴村、翁草村等地,博士团重点剖析合作社分红机制和茶旅融合路径,针对品牌辨识度低、市场渠道窄等短板,给出“强化地理标志认证 + 打通高端商超”的建议。同时,博士团走访吉首市众诚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就“企业 +农户”养殖模式的优化升级与相关人员展开深入交流。
此外,在湘西州博物馆,博士团通过仔细参观红军用过的马灯、写满批语的文件手稿等内容,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深化了对湘西地区这片红色沃土的情感认同。刘辉结合馆藏史料,对湘西红色历史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希望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并精辟点明八面山从“匪患险地”到“避暑热土”巨变所蕴含的时代精神。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