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次生代谢调控分子机制学术交流会与作物学二级学科“草业工程学”学科建设座谈会召开(组图)
时间:
2016/08/04
作者:邢虎成
来源:农学院
点击: 次

会议合影

谢德玉教授参观国家饲草与饲纤兼用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谢德玉教授参观草坪草和牧草种植基地
本网讯(农学院 邢虎成)7月23日,植物次生代谢调控分子机制学术交流会与作物学二级学科“草业工程学”学科建设座谈会在我校农学院召开。植物次生代谢调控分子机制学术交流会由农学院副院长祖智波主持。作物学二级学科“草业工程学”学科建设座谈会由农学院副院长傅志强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有关老师和研究生。
此次学术活动由农学院、研究生院和科技处主办,苎麻研究所、草业科学系和国家饲草与饲纤兼用作物种质资源平台承办。
会上,祖智波副院长简要介绍了谢德玉教授和参会的领导和老师。谢德玉教授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植物与微生物系终身教授,苜蓿等植物代谢工程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先后承担了多项美国国家基金和美国农业部基金等研究课题,其代表性成就:从原花青素生物合成路径、主要功能基因和分子调节机理等方面解析原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取得了过去50年中最重要的突破性进展;发现了原花青素新的合成路径,修正了现代植物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科书中关于原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知识及植物生物化学教科书关于原花青素和花色苷两者的代谢概念等。已获得国际专利多项,在Science等高影响因子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论文被引用近1000次。2009年8月,因其在原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北美植物化学学会雷希·杨年轻科学家奖。
谢德玉教授做了题为“植物次生代谢调控分子机制”的学术报告。谢教授重点介绍了从原花青素生物合成路径、主要功能基因和分子调节机理等方面解析原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该成果发现了原花青素新的合成路径,修正了现代植物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科书中关于原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知识及植物生物化学教科书关于原花青素和花色苷两者的代谢概念等。谢教授还详细阐述了次生代谢产物在饲料和奶牛养殖方面的贡献。与会的全体老师和研究生积极提问,热烈讨论了植物代谢工程方面的问题。
学术交流结束后,农学院傅志强副院长主持了作物学二级学科“草业工程学”学科建设座谈会。谢德玉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方式和特点,介绍了美国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状态,并介绍了美国学科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草业科学系向左湘教授、张志飞副教授、徐华勤副教授等介绍了草业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基本情况和目前的遇到的问题。作物学二级学科草业工程学博士点有关老师谈了关于如何建好“草业工程学”学科的设想,并强调注重研究方向凝练,加强重点方向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培养重点方向的人才团队和学科平台。中美双方对作物学二级学科草业工程学博士点建设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达成了许多共识,最后,傅志强副院长做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谢教授对学科建设的有关建议和座谈会达成的一些重要共识。
当天下午,谢德玉教授参观了我校的草业科学重点学科实验室、苎麻研究所实验楼所有实验室、国家饲草与饲纤兼用作物种质资源平台、苎麻属植物资源圃、芒属植物资源圃、草坪草和牧草种植基地、智能温室等。谢德玉教授还在苎麻所揭雨成教授办公室与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有关老师和研究生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和交流,深入探讨了科研方面的问题导向和系统创新等问题,提出科研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写文章是为了解决问题,要大家脚踏实地,勤恳探索,不要好高骛远,要从基础做起并找到本领域的前瞻性的问题。考察和交流活动结束后,农学院党委书记胡小元对全天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及实验室、基地考察交流活动给与了高度肯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