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一流本科教育专题报告会现场 何纲跃 摄

校党委书记陈弘主持会议 何纲跃 摄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王涛作题为《新农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发展任务》专题报告 何纲跃 摄
本网讯(宣传部 王薇薇)“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7月13日下午,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一流本科教育专题报告会在学术报告厅召开。校党委书记陈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场,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王涛作题为《新农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发展任务》专题报告。全体在家校领导、党委委员,全体处级干部、学科带头人、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教务秘书参加会议。会议由陈弘主持。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讲座伊始,王涛向大家传达学习了6月28日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精神和发布的《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他指出,新时代、新使命要求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创新发展,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必须发展新农科,要扎根中国大地掀起高等农林教育的质量革命,为世界高等农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王涛围绕新农科发展的问题导向、新农科建设的发展动力和新农科发展思路与发展任务三个方面谈如何引领和推动新农科教育发展。他从大学层面、专业层面、教师层面、课程层面、实践教学、学生层面、管理层面7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目前我国高等农林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他指出,传统的农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无法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发展新农科是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王涛表示,新农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主要任务是建构高水平学科体系和打造高水平教学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本质是新时代新大学的建设,是遵循大学成长规律、专业成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新实践,是农业大学发展的新航道。
王涛强调,新农科建设是学校的整体建设,是高校发展历史节点,不进则退。面向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以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为基础,以发展新农科、重构学科专业结构和生态体系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发展阻力为动力,大力建设金专、金课和高地,加快实现“四个回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更高水平的大学。
陈弘总结指出,王涛校长的报告是一堂实实在在的“金课”。报告中谈到的目前高等农林教育面临的大学层面、专业层面、教师层面、课程层面、实践教学、学生层面、管理层面等七大问题,我们要当作一面“镜子”来对照和思考,以此作为我校发展和改革的新起点。报告中指出的组建交叉学科、重构学科专业和生态体系、以体制机制的改革破除发展阻力为动力、专业设置要以生产导向转变为产业导向和农村发展导向等方面的思考,为我校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希望在座各位要学以致用,深化理解和记忆,运用落实到我校学科发展、专业设置、体制机制改革中去。
陈弘强调,新时代、新起点,湖南农大该何去何从,能走多远、能走多好,取决于我们愿不愿意改革和如何改革。我们要站在历史新高度,真切地发现问题,找到发展方向,谋划相关改革措施,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开阔视野,提高站位,为我们湖南农业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奋斗。
会后,参会人员就通识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与整合等问题向王涛副校长提问,王涛一一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