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万里阔 蓝图再铺展 我校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时间: 2025/10/23   作者:      来源:宣传部      点击: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承前启后、擘画蓝图的重要会议,对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全校上下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广大师生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将会议提出的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湘农人的智慧与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我们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扎实推进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湖南农业大学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核心任务,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以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和创新动力;坚决扛起农业高校的时代责任,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有效路径,建立健全转化机制,让更多的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为夯实国家发展根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农大智慧”和“农大力量”。

园艺学院院长武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们园艺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全面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在“十五五”规划中,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紧密结合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重点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创新、高值化利用、绿色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前沿研究。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和地方的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书记张素芬: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行动力量。植物保护学院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密围绕“国之大者”“省之大计”,聚焦湖南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和协同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植保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课程内容与智慧植保、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紧密对接。强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依托科技小院等实践基地引领学生扎根产业一线,在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中厚植爱农情怀提升能力本领,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专业人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更多强劲的植保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艺华:

万众瞩目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擘画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恢宏蓝图。从一五规划到“十五五”规划,历久弥新,初心不改,实践证明,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彰显了我们党着眼长远、谋划未来的政治智慧和凝心聚力、统筹推进的制度自信。从思政课教学方法论的视野来看,中国式的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反复检验的一个成型成熟的发展方法论,是体现“中国之治”特色和优势的一个鲜明鲜活的实践案例,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五年规划的精彩故事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精准对接,讲深讲透讲活贯通的哲理学理道理,传播传承传习其中蕴含的分量能量力量,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争当时代新人。

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龙小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应成为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的主阵地。我们需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构建起“思政引领、创新赋能、产教融合”的育人体系。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另一方面,需强化实践创新,鼓励研究生积极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此外,还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引导研究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对于农业高校而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厚植强农报国的情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力量。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师李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铺展了“十五五”蓝图,正是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目前我所在的团队正致力于将秸秆、芒草等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通过绿色生物制造技术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这与全会所强调的“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高度契合。我将自觉传承袁隆平院士一心为民的科研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双重使命,在生物质高值化利用领域持续深耕,为端牢“中国饭碗”、建设农业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植物保护学院辅导员柳姝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定向领航,作为高校辅导员,我深感使命在肩。我们要筑牢信仰根基,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让学生把“学农爱农”升华为“强农报国”的坚定信念;要厚植“三农”情怀,让学生深入基层体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质内涵,树立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要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浅出地增强思政工作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实现润物无声的精准引领。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全力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农业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水产学院 2023级水生动物医学一班张海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十五五”规划制定,再次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名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对我而言,“因地制宜”是深耕我所选择、所热爱的专业,培养生态素养与地方性知识;而“新质生产力”则要求我脚踏实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参与产学研融合,争取早日成为“具备较高科技文化素质、掌握新型生产工具,利用新技术将本地生态优势、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新型农业人才,将实验室成果应用到江河湖海,为渔业稳产保供、渔民增收贡献青春力量。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2024级生物科学四班成玉荣:

国家“十五五”的宏伟蓝图已然铺展,我们青年奋斗的新篇章也正同步开启。从“一五”打下工业基础,到如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每一个五年阶段,都印证着长远规划的力量。作为一名生物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深受鼓舞,也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十五五”规划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正是我们青年科技人将所学与国家所需紧密相连的关键方向。我将专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扎实打好科研基本功,敢于挑战技术难关,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点击下载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