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盯”着国产大马力拖拉机如何“曲线”突破(组图)

时间: 2017/05/23   作者:俞慧友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

    58日,中联重科开封工业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此登上了一台足有一人高轮子、深耕可达半米的拖拉机操控室,饶有兴致地感受并询问其操作功能。

被总理“盯”上的,是中联重科230马力拖拉机PL2304。这是我国自主研发、并实现量产销售的最大马力高端拖拉机。不仅填补了我国自主品牌在该类产品中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品牌在高端大马力拖拉机市场的垄断,也实现了我国高端大马力拖拉机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曾在考察东北时,总理就提出了要在制造大马力拖拉机上实现突破。200马力以上高端拖拉机的研制,更是大马力拖拉机科技攻关的重点。此次总理的“登机”,让大马力拖拉机又刷了一把存在感。

“农业、工程机械使用的都是非道路柴油机。在高端农机制造上,我国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在国内,农机制造水平又至少落后工程机械行业20年。具体到大马力拖拉机,其技术含量、制造水平上要求都比较高。”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蒋蘋向科技日报记者说。

蒋蘋认为,大马力拖拉机的“终极”核心技术主要在发动机、变速箱动力换挡技术、及材料和制造工艺上。而未来的研究,更要注重“搭”上数字化设计和机器本身的智能化。

“大马力拖拉机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一直是我国农机制造的短板。譬如,制造农机发动机涉及的关键零部件电喷系统,国内就难以实现。我们PL2304研制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深度集成世界顶尖技术。”时任中联重科农业机械大马力拖拉机PL2304研制项目团队负责人陈拥军说。

在他看来,不会跑之前,必须有耐心学会走。未能自主制造出高端核心关键零部件前,不能放弃整机研发集成设计过程。PL2304产品的技术开发,难度主要体现在整机产品动力匹配、结构分析、仿真计算,及智能控制和制造工艺方面。“虽能引进核心零部件技术,但产品研发之初,处于行业空白阶段。整机智能控制、零部件匹配、结构受力分析……每步都需经过严格理论计算与试验验证,出现任何偏差,都要重新改良设计,以实现最优化。”

整个项目开发始于2014年初。中联重科旗下集团研究院、北美研究院、农机板块研发团队,与国际顶级供应商的技术团队组成了研发团队,共同攻关。

要“玩转”引进的核心零部件,并不简单。一次,一位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来公司测试机器,需调整参数时,对方惊讶的发现,中联重科软件开发人员显得异常熟悉。这在中国使用他们核心零部件的农机企业中,甚为罕见。

陈拥军解释,中联重科在开发高端工程机械的过程中,已积累了大量智能控制和液压控制技术。加上十多年对该供应商核心零部件的应用,将其转化到农机产品上时,自然得心应手。

“做过这个项目,让我特别理解为什么大飞机C919会被部分人误解。虽然暂时不能完全自主制造关键零部件,至少应该先做集成,才能形成整机概念,要深度理解对关键零部件的‘需求’。掌握了设计和转化技术,反过来能助力关键零部件攻关。现在,我们正起步高端变速箱的研发。”陈拥军说。

“我们研发的目的,最终是要实现量产。投放市场前,要把所有可能的机器故障阻止在出厂前。”陈拥军称。这台从厂内调试完成的样机,先后奔赴东北、新疆区域,进行了2000小时、40000多亩无故障实地作业验证。去年8月,机器正式量产。而通常,此类产品可靠性验证,在国内常规为750小时。

总理登上的大家伙,在同功率、同工况下对比国外产品,可节省燃油5%-10%。动力强劲,扭矩储备可达35%,截至目前,已售机器中,最高作业时间已无故障运行1500小时。

“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马力,并向更节能、环保、操控更注重人机工程的方向努力。今年,我们还拟在机器上,推出自主研发的自动导航集成,届时,拖拉机可实现自动驾驶。驾驶员就可以在驾驶室里睡觉了。”陈拥军说。

点击下载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