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湖南】这位“80后”院士,60多年只为做好这件事!︱2019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组图)

时间: 2019/09/03   作者:马林虹 邓璇   来源:科普湖南   编辑:网宣办   点击:

近日,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授予袁隆平、官春云、印遇龙、刘飞香、陈富昌、赵中伟、胡建华、庹年初、彭际淼、喻翠云2019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92日,我们一同走近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平易近人的“油菜院士”——官春云。

最美科技工作者名片

官春云,男,蒙古族,祖籍内蒙古,19382月出生于湖北荆州。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是我国著名的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曾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优秀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等科技成果。

92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湖南农业大学的国家油料改良中心,门口通行的道路正在改造施工,大型挖掘机械不停地来回作业。对比门外的轰鸣,油料改良中心里显得有些寂静。

走进中心的会议室,一名穿着略微有些显旧的条纹衬衣、老式西裤和老北京布鞋的长者正端坐在那里,脸上微微地笑着,和蔼地跟大家打招呼。

这位耄耋之年、依然坚持天天来办公室上班的可敬长者正是我们的“油菜院士”——官春云。作为我国从油菜地里走出的三位院士之一,他专注油菜研究已逾60年。

为青年时的梦想坚持了一辈子

今年81岁的官春云,只要不出差,哪怕是寒暑假期,每天依旧会早早来到办公室,与团队成员和研究生探讨科研进展。天气好时,便会来到耘园油菜基地进行实地研究。“老师从未改变作息时间,亲力亲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着这些作物。”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王峰说。

“中心门口的这条路已经修了近一个月了,路面被挖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但官老师仍天天来,几乎没休息过。”王峰告诉记者。

“人活在世上就要为国家、为老百姓做点事。”这是官春云常说的一句话。1959年,官春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分配在作物学教研室从事油料作物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食用植物油作物。在新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当时的农民缺粮少油,吃的是“红薯饭”、“红锅菜”(即炒菜不放油),官春云见了心里非常难受。他通过调查了解到,农民们吃“红锅菜”的主要原因是油菜种植面积少,单产量不高。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提高油菜的产量,解决中国人吃油的问题。正是这坚定的目标,让他开始了一生为之倾心的事业——油菜研究。

“科研工作就像果实剥皮一样,一层一层剥下去,剥到最里面看究竟是什么东西,一层层剥,解决一个问题再解决下一个问题。”官春云说。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油菜的平均亩产不到30公斤。油菜是越冬植物,冬种春收。官春云认为,要想提高产量,必须改良油菜的品种和创新栽培的技术。他结合湖南和长江中游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分析,根据油菜生长的条件,影响产量的要素等,第一次提出了“促进冬发是长江中游地区油菜高产的重要途径”的新理论。之后,省内相继推广示范,油菜产量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菜籽油的自给自足。1978年,农业部在湖南举办长江中游四省油菜干部培训班上大力推广,使这一地区油菜单产由50公斤左右提高到100公斤左右。

培育出我国首个双低油菜品种

1984年,国家粮食局派代表到加拿大学习,代表们发现加拿大的油菜品质较好,生育期短,产量高,就向国务院提出了在中国长江流域大力推广加拿大春油菜的建议。经中国油料所认真讨论,官春云结合两地生态特点和品种特性,认为加拿大早熟油菜引种我国长江流域将无法正常发育,建议暂缓引种或者先行小面积试验。后来的试验结果也证实确实如他所判断。

由于地域性较强,加拿大的双低油菜无法在我国直接种植。双低油菜中的“双低”指的是芥酸和硫代葡糖苷这两种成分含量低。芥酸是一个长碳链的脂肪酸,含碳链长,不易消化,并且在动物试验中还有一些副作用,硫代葡糖苷也含副作用。官春云想,外国人能搞成功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搞成功。于是,他开始了我国自己的“双低”油菜新品种的科学研究。

1980年开始,连续6年的加代繁育,每年对数万株的油菜进行筛选,对3000多份样品进行分析,经过八代的繁殖选育,1987年,官春云终于育成了第一个“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1号”,把我省油菜生产的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湘油11号”一般亩产110150公斤,高的亩产达200公斤,比常规油菜品种增产10%以上,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审定的双低油菜品种,被列为我国“八五”重点推广品种,并获得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奖。在此之后,他陆续育成多个双低油菜品种,并在湖南、江西、广西、贵州、安徽、湖北等省区累计推广2.1亿多亩,解决了长江中游地区春季多雨油菜结实不良的问题。经过农业部统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由官春云团队为主的湖南农业大学所打造的油菜品种推广面积居全国第三位,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油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先行者

“现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油菜的生产。”官春云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

据初步估算,目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约在38%左右,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段距离。

官春云领衔的团队在科研路上没有停歇。2018年,团队率先在全国开展高油酸菜油研究,现已经选育出油酸含量在80%以上的高油酸新品种,它的营养组成不仅全面而且比例合理,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可以成为产业提质增效的先锋。同时,湖南也开发出了适合南方稻田进行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全套农机装备,为油菜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官春云介绍,油菜不仅能够榨油,还可以作为饲料用、肥料用、观赏用、蔬菜用,甚至还可以作为药用。在连片的油菜地里,56亩油菜可以放一箱蜂,一亩油菜花可产23公斤蜂蜜。

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

人老心未老,永葆心向科研的信念。精神矍铄的官春云不仅常年耕耘在油菜地里,他也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直到现在,仍坚持亲自给学生授课。

他潜心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官春云即提出农学专业学生“边实习、边教学、边科研、边调查总结、边做群众工作”的“六边”综合实习法,该学习方法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后来该方法被多个农业高校采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官春云牵头创立的发展职业教育的“个十百千万工程”项目,通过以点带面,层层扩展的方法,上下联动,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2000年时获得了囯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为加强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湖南农业大学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在官春云的指导下开设“春云实验班”,实行全程导师制,围绕前沿问题进行研究或调查研究。2017年,官春云带领作物学团队获得“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我们要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与国家民族的事业和前途的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宏大的奋斗目标,才有永恒的动力,才不会受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和干扰,才经得起失败和挫折,实现人生的梦想。”这是官春云在与青年老师和学生谈话时的谆谆教诲。

官春云如今仍带领着他的团队在油菜遗传育种、高产高效栽培等领域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并抓紧一切时间坚持学习,争分夺秒。

他们犹如那油菜花,美丽幽香,年复一年,竞相绽放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993日 科普湖南 作者:马林虹 邓璇 网页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zYETB4P6YJF1uz4I78u5A

点击下载文件:
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映像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