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2019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中,袁隆平、官春云、印遇龙等10位科技工作者获得该殊荣。他们都是来自我省各行各业科研生产一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可贵的创新与奉献精神。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展现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奋斗风采。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李南南
暑假以来,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油料改良中心门前的道路一直在改造施工,进出都要经过一段坑坑洼洼的泥巴路。
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还是保持着往常的节奏,只要没出差,每天都来这里工作。
“前不久的一个下午,太阳很大,我刚从油料中心大门出来,看到官老师站在对面的水泥路上,左右张望着,一次次尝试着从前方的土堆子上翻过来。但由于土堆太高太松散他过不来,我赶紧上前扶他到了办公室。”9月上旬,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王峰向记者说起这一幕时感慨道,不知道老人站了多久了,那是一种精神。
60年前,官春云从当时的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根据需要进入油菜教研室工作。在下乡指导生产过程中,看到很多农民由于缺乏食用油而吃“红锅菜”,他十分难受,立志为老百姓有油吃而努力。从此,他再也没有和油菜分离。
“油菜有问题,我就有事情要做”
用油菜籽榨出的菜油,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曾经产量低质量也不高。如何大大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官春云毕其一生努力,取得了多个重大发现和突破。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油菜的平均亩产不到30公斤。油菜是越冬植物,常规的栽培管理是到春天再发力。官春云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油菜的生长规律和影响产量的要素,结合湖南和长江中游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分析,第一次提出了“促进冬发是长江中游地区油菜高产的重要途径”的新理论,并建立了一整套冬发栽培技术体系。之后,省内相继推广示范,油菜产量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菜籽油的自给自足。后来该技术经过原农业部推广,促使长江中游地区的油菜单产翻了近一番。
原有油菜籽中,含有两种对人畜有害的成分,即油中的芥酸和饼粕中的硫苷,俗称“双高”油菜。培养出低芥酸和低硫苷的“双低”油菜品种,是国内外争相攻克的难题。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菜籽油都是‘双低’油菜榨的,可以放心吃。”官春云告诉记者。
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1号,就是32年前由官春云育成的。此后,他主持育成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19个,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大面积推广2.1亿多亩,大大推动了我国油菜“双低”化进程。芥酸含量从过去的50%左右下降到3%以下,甚至为“无芥酸”,硫苷含量降低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出油率也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一斤菜籽半斤油。
评价一种油的好坏是看不饱和酸与油酸的含量高低。茶油和橄榄油因为不饱和酸与油酸含量高,长期被认为其品质优于菜油。
“现在我们团队已经选育出油酸含量在80%以上的高油酸油菜新品种,而且含有茶油和橄榄油缺乏的亚麻酸成分,即将进入推广上市阶段。”官春云还透露,团队也正在培育高神经酸、高吲哚类硫苷油菜等功能性新品种,吃菜油还能预防更多疾病。
在南方双季稻地区,有1亿多亩冬闲田。但现有油菜品种熟期不能满足早稻晚稻播种时间对接的要求,因此,选育和利用早熟油菜品种成为充分利用冬闲田的最直接有效方法。
经过多年攻关,官春云带领团队育成早熟品种5个,研制出3种油菜联合播种机和油菜联合收割机以及配套的油菜专用控释肥和化学催熟剂,并形成了整套栽培技术体系。至今,在宁乡、湘潭、浏阳、衡阳等8县市示范推广已有10年,全省双季稻加油菜的三熟制生产模式超过300万亩。
“以前油菜是油菜,人是人。慢慢地,变成了我就是油菜,油菜就是我。油菜有问题,我就有事情要做。”官春云说,科研工作就像果实剥皮一样,一层层剥,解决一个问题再解决下一个问题,有做不完的事情。
“5分钟很长,50年很短”
9月3日下午,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官春云如约为年轻学子讲了一番寄语。
“每次开学典礼,只要官老师在家,他都会参加,还要讲几句话。”王峰说,他希望年青一代有使命感,担当起建设现代农业的重任。
“我认识官老师40多年了。上世纪70年代,我就跟着他做油菜研究,团队也从最初的2人发展到20多人,我越来越热爱这一行。”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国槐回忆说,官院士非常愿意帮助年轻人,胸怀很宽广。
直到现在,官春云仍坚持亲自给学生授课。2018年,他带领作物学团队还获得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5分钟很长,50年很短。”这是官春云常对年轻人说的话。在他看来,一辈子很短,就是一两个50年,所以要只争朝夕,那样的话,5分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变得很长。
“今年4月,浙江大学有位教授邀请官老师参加一个学术活动,他觉得事情很重要就答应了。早上飞去杭州,下田看完现场,又在会上作了半个小时的报告,下午便飞回了长沙。这边还有事情等着他处理。”王峰说,除了假期,官院士一年有近四分之一时间在外地,今年暑假还去了一趟云南寻甸油菜夏繁基地。
每年的油菜季,是官春云最忙碌的时段。从播种计划到田间观察、收获、分析,官春云都要过问参与,即使年过八旬,腿脚不再灵便。
“特别是播种、开花和收获期,他绝对要下田挨个挨个看材料,每季至少有上千个材料。”王峰说,油菜就像官院士的孩子。
对孩子的爱,称得上酷爱。一个个优良品种问世的背后,都是他酷爱下只争朝夕的坚守。
第一个“双低”品种湘油11号,就经历了连续6年8代的繁育。官春云每年对数万株油菜进行筛选,对3000多份样品进行分析,没有捷径。
据估算,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在40%左右,保障油料安全至关重要。油菜不与粮食争地的优势,让它肩负重任。
“国家越来越重视油菜的生产。”官春云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
一个新的宏大目标在召唤!官春云更忙了。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 湖南日报 2019年9月9日 要闻版 网址链接: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9-09/09/content_1410758.htm?div=-1&from=groupmessage)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