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指出,在高等教育中,师范院校的学校数、在校学生数,始终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各科教育中,仅次于工科类而居第二位。目前,我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70多万大学教师,支撑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尽管教师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如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职后教育水平偏低等,需要进行改革和提高,要对教师教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以及当前的重要性、紧迫性有充分的认识,这也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向更高目标发展的需要。近两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以建立一个全新的、开放的、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启动了“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计划”、“教师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计划”等,从不同方面加强了教师教育工作。
袁贵仁说,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才有最根本的保证,而只有把教师教育工作做好,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建立起来。不能只是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而培养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教师为满足,而必须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主动地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真正发挥教师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我们要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教师教育的体系、体制、模式、管理、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实行全面创新,开创教师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据了解,今后教师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主要思路是:在教师教育的体系上,必须由独立、封闭的体系转变为开放、多元的体系,实现教师教育的体系创新;在教师教育体制和机制上,必须由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分离,由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分离转变为相互结合、形成教师教育一体化体制,实现体系和机制创新;在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上,必须由定向培养转变为同时重视非定向培养;在教师教育的管理上,必须由师范教育管理制度转变为现代教师管理制度,推动教师教育管理创新;在教师教育的内容上,必须突破传统师范专业的“老三门”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上的局限,转变为现代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在教师教育方法手段上,必须由传统的方法手段转向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另外,教师教育要向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还要将教师教育工作纳入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也必然要相应地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此次教师教育论坛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和教育部师范司联合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著名学者潘懋元、四川大学党委书记卢铁城等在论坛上作了主题发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