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粲认为,过去几年,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过分强调了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强调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对人际交往能力这一点关注得不够。“每个人都具有社会属性,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不仅要客观地认识自己,还要善于自我调整,懂得关心别人。”张厚粲说,多考试、少活动,忽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教育的缺失。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日昌和王建平对此也持相近观点。郑日昌教授说,大学生在社交方面出现问题,共性是缺乏自信和缺少技巧。他忠告大学生,自信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做事来解决,交往技巧则需谨记3个原则:真诚、通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养成辨证思维习惯。王建平教授认为,统计数字和临床诊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并不等同于社交恐惧症,大学生对此不必过分紧张。只要能做到自我觉察、增强自信心,再辅以必要的训练,就可以消除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