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从今年起,剑桥对中国学生全面敞开校门,招生由前两年的只限工程类,扩
大至该校全部专业;并且招生范围也由从前的高中毕业大学在读生扩展到在读高三学生,昨天在上海参加终选的第一位在读高三学生是来自安徽马鞍山。
在录取方面,剑桥表示“没有人数限制”,只要其满意的学生都可获得入学资格,入选的学生将于2005年1月获得录取通知书,2005年9月赴剑桥大学读书。
考试结束出场的15位学生异口同声的说着一个字:“难!”一名已被保送进一所重点大学的学生告诉记者,半个小时的面试中两位主考官不停问着其一些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一些学术问题是“见也没见过的”,考官的英文速度也很快,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迅速给出答案。而招生代表DavidCardwell却微笑着告诉记者:“我们并不真的要求学生给出问题确切答案,而着重看他们的反应、思维和分析能力,也许中国学生平时在这方面的训练较少,但剑桥这样一所着力培养领导人的院校却非常看重。”
之所以要作出招生政策的调整,据有关内部人士介绍,是因为前两年招收的都是已被国内大学录取的学生,出于种种原因,一些虽然非常优秀的学生可能不会二度选择剑桥;而且从前两年的生源看来,中国学生的表现令校方相当满意。因此今年,剑桥做出了在中国扩大招生范围的决定。至于是否有和哈佛等知名院校竞争国际生源的意味时,DavidCardwell肯定的表示“竞争当然会有,但不会为了竞争而竞争,剑桥对于留学生的态度还是相当宽容的,来去自由”。
上海市教委对此的态度也非常开放。有关负责人表示,不担心这种国际一流院校来沪抢走优秀生源,一方面因为沪上高校也有相当程度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这种表面上的人才流失只是短暂现象,现在上海日益发展的状况与它搭建的一系列良好就业平台正是吸引“海归”回国就业的磁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