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头条新闻
  • 综合要闻
  • 媒体农大
  • 电子校报
  • 网络校报
  • 视频新闻
  • 在线广播
  • 专题报道
  • 理论教育
  • 网上橱窗
  • 农大人物
  •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您当前位置:湖南农业大学新闻网  > 校外新闻  > 学术科技- 浏览文章

    第21次南极考察队回国 带回135米南极冰芯

    2005/03/25 12:00:00  点击数:
        冰芯总长135米被置特殊冰箱内带回,可从中分析至少两千年气候环境变化

        晨报记者 郁文艳 “钻机发出咚咚咚钻冰的声音,随后一段圆柱形的冰被从钻头中取出……”美国大片《后天》一开始便展现了科学家钻取冰芯的场面,而这一幕在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中被真实表现。昨天上午,总共135米、来自“不可接近之极”———南极冰盖最高点地区的冰芯“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南极回到上海。船上,还有137名离别亲人151天的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据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介绍,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是我国新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137名队员完成了27项科考工作,创造了多个中国南极考察史上的纪录,为中国在南极建立第3个站进行了前期准备。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人类首次从地面进入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冰穹A最高点,测得了-58.4℃这一迄今为止在南极冰盖测得的最低年平均温度,并获取了大量珍贵数据。

        中国抢占最后“必争地”

        专家介绍,从科学考察和极地话语权角度来看,南极一共有4个“极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其中前3个点已经被美国、法国和前苏联抢占。

        由于南极最高点地区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因此冰层中储存着具有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信息和大气本底环境信息,该地区的冰芯可以帮助科学家获知冰川、大气、海洋、生物、空间科学等众多领域的珍贵信息。在此次中国南极考察队之前,世界上还没有直接从地面进入冰穹A展开过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

        135米冰芯分段钻取

        科考队的冰川打钻专家张永亮昨天接受记者专访时回忆,这135米冰芯取自两个地点,其中108米取自冰穹A最高点,另一些取自这次建立国际共享的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些冰芯的直径约为95毫米。在冰穹A最高点钻取的108米冰芯约被分成了150段,每段长度在七八十厘米左右。

        张永亮向记者描述说,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之后,形似空心管的钻机头便开始作业,每打入冰层七八十厘米后,带有钢丝缆绳的绞车就会把钻头连同钻取的一段冰芯提上来,由科学家记录好冰芯长度等数据,放入有特制隔温材料的冰样箱。

        所有冰芯钻取完毕后,由雪地车将它们运送至离中山站数公里处的冰盖边缘,然后由直升机转运至“雪龙号”上,保存在-18℃的冷冻集装箱内,最终运回上海。

        冰芯将分运各地进行科研

        据科考队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侯书贵透露,这些冰芯首先将被保存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内,然后部分将运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部分运往美国、日本和法国,用于不同的科学研究,例如稳定同位素、化学成分、冰芯气泡里的温室气体浓度、微生物等方面的测定和实验。

        据介绍,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可以发现冰穹A地区的气温变化历史。侯书贵表示,现有冰芯可以提供至少两千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


    点击下载文件:附件:
  • 作者:新闻晨报
  • 来源:新闻晨报
  • 编辑: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