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遥阳)七月骄阳红似火,浏阳河畔话思政。7月6日上午,一场聚焦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探索构建“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格局、新平台、新机制的研讨会在学校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湖南省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创新中心、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湖南省十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负责人、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研讨会,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艺华主持。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唐琳在开幕式致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融合创新和协同共建为抓手,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和“大有能为”的立德树人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协作,奏响协同育人“大合唱”。
会上,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寿涛以“师生四同:善用大思政课的南开路径”为题,介绍了其“大思政课”建设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模式,建构的集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于一体的“大实践”育人格局。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陈弘以具体课程建设为起点,向与会学者介绍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南开做法。
与会学者结合“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主题,围绕“思政课改革创新与实效提升”“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三农+艺术’教学模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加深了对“大思政课”建设中实践教学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对搭建“大思政课”建设工作协作平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会上,全体与会代表观摩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教学成果,聆听了由胡艺华作词的《红旗飘扬的地方》等原创歌曲,纷纷为该院“思政+三农+艺术”的教学特色予以点赞。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宁悦带来了一堂以《共同富裕到底是什么样?》为题目的成果展示交流报告课,她通过从“为了谁”角度来看,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从“谁来做”的角度来看,共同富裕要各尽所能、各尽其责,不是“养懒汉”,不能“等靠要”;从“如何做”角度来看,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等不得,也急不得”等三个维度展开授课。
专家学者围绕“大思政课”建设凝聚智慧,积极探索善用“大思政课”的路径,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等建言献策,与会学者纷纷表示,接续奋斗再发力,拓展工作新格局,开拓“大思政”建设新局面。
(审稿:王薇薇 庹炼)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