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华教授在演讲 彭南京 摄
讲座现场 彭南京 摄
讲座现场 彭南京 摄
本网讯(园艺园林学院 袁畅)2017年6月6日下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彭华教授应邀来湖南农业大学进行“中国丹霞到世界丹霞”科普讲座。湖南省世界遗产与风景名胜区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慧,湖南省风景名胜区协会秘书长刘英,崀山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局长黄锡,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龟峰、浙江江郎山等单位人员,以及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杨国顺、副院长甘德欣、副书记兼副院长朱杰辉等领导老师出席,讲座由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党委书记徐小雀主持。
在讲座中,彭华教授通过图片和案例简要讲述了丹霞地貌基本问题、丹霞地貌研究简介、中国丹霞申遗历程、中国丹霞申遗的意义、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几个主要内容。
丹霞,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特殊自然地理现象和特殊地貌景观,是一个在中国命名和发展起来、饱含着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地球科学概念,被称为中国地学“国粹”。中国丹霞是系列遗产的总名称,是以这种独特的地貌为载体的自然文化综合体。中国丹霞系列提名作为湿润区红层地貌的代表,在全球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其成功申遗得益于中国学者长期的研究积累,被认为是中外申遗史上史无前例、也很难有来者的,一次成功入选遗产地最多、难度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中国丹霞的遗产价值(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的)包括美学价值与地球学价值。其美学价值:中国丹霞发育了绝妙的自然景观,突出的表现了千姿百态的山石形态、大气磅礴的丹霞崖壁、幽深曲折的峡谷群,融山、石、林、水等要素于一体的景观特征,展示了亚热带湿润区丹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等极其优美的景观组合,构成世界上具有非同寻常的自然美的区域;其地球科学价值:丹霞地貌是一种特殊的红层地貌,展现了地球上一种与众不同的自然面貌;突出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在中生代以来的演化特征,包含了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和地貌演化、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中国丹霞系列遗产选择了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景观类型和不同组合特征的丹霞地貌区。中国丹霞申遗的意义: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一项为全人类利益而应加以保护的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的确认;公约与法规约束,舆论压力将使遗产得到永久保护;推动丹霞地貌深入研究,普及丹霞科学知识;中国地学品牌走向世界,也填补世界遗产的类型空白;将有利于提升丹霞旅游区的开发品质;一枝六花,推动主题旅游协作,扩大宣传效应;带动遗产地旅游和周边的投资,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讲座最后,彭华教授附加说明了中国丹霞地貌研究形成向红层地貌及红层问题拓展的趋势,把以往的地貌和景观研究推向地下-地表-地上的一体化综合研究,是地质-地貌-生态-土地问题的一体化,体现了由景观研究拓展到红层区域的地质环境、地貌灾害、生态安全和国土治理综合研究。同时,根据工作组的工作计划,近年来启动了一系列的国际合作研究、研究生培养和国际交流项目,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