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十四届大学生学术科技节成果展暨“求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顺利举行(组图)

时间: 2017/12/22   作者:钟传康、郭欣媛、邱茹茵、杨一心      来源:校学生会      点击:

评审专家们合影留念

张立副校长主持召开专家组会议

张立副校长带领专家组分组现场问询各类参赛作品情况

社会科学类作品终审决赛现场

自然科学类作品终审决赛现场

制作发明类作品终审决赛现场

本网讯(校学生会  钟传康 郭欣媛 邱茹茵 杨一心)12月21日,我校第十四届大学生学术科技节成果展暨“求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文渊馆顺利举行。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立莅临现场并担任评审专家组组长,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制作发明类三组共15位专家担任本届成果展和作品竞赛评委,3000余学生参与其中。

本届学术科技节共收到报名作品262项,其中社会科学类87项,自然科学类98项,制作发明类77项。经过初赛、复赛评选,共有60项作品入围成果展和终审决赛,其中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制作发明类各20项。同时,学校在2017年全国第三届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和全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的11项优秀作品也进行了成果展示。

本届比赛共设置36项奖项,其中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制作发明类各12项,每类各设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入围决赛作品通过作品成果展示和终审决赛两个环节进行角逐,在作品成果展展示环节,采取专家现场问询方式进行,终审决赛环节以专家分组问、分组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选手进行5分钟PPT介绍,各专家组评委进行3分钟问辨,各专家组根据两个环节实际情况评选出各组获奖项目及相应等级。

首先,在文渊馆201会议室,张立副校长主持召开专家组会议。她表示,我校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已连续举办十四届,本届学术科技节共开展了校院级“百家争鸣”系列学术讲座、科技成果展、“求真”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150多场活动。“求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要以增强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为出发点,在评选过程中注重作品的完整性、可行性、创新性、科学性、实际性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为我校参加全省、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积极的准备。

专家组会议结束后,各专家组评委来到文渊馆大厅观摩展览,并与选手们逐一进行问询,详细了解各参赛作品的具体情况和创新成果。成果展现场,参赛选手们将各自的作品展示区域布置得精彩纷呈:发明制作类作品盲人室内导航系统、新型微泡水洗雾霾降低PM2.5值装置、多旋翼农用植保无人机等的展示令人大开眼界;自然科学类展区中的各种实验器材、试验数据结果、讲解展示令人目不暇接;大家来到社会科学类展区看到各种调研报告、发表论文、调研现场照片后也有了对生活科学的新认识。

成果展展示环节问询结束后,专家分组进行评审。在答辩现场,参赛团队以幻灯片形式精心地向专家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作品选题内容广泛,涉及乡村振兴战略、“三农”事业、机械自动化、心理原理、“互联网+农业”等方面。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过程演绎上不难体会到其中的创新和实用精神。社会科学类的三产融合扶贫助推机理探索项目,紧跟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长沙县百熙村种植油菜花过程中“三产”融合助推全村脱贫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三产”融合对扶贫工作的助推模型。邵阳城步园艺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项目更是被当地政府和农民作为理论指导。

答辩询问环节,评委们针对各参赛项目的选题角度、研究内容、解决对策、创新成果等提出了思想指导和进一步研究建议。在总结环节中,评委老师认为参赛选手初步踏入了科研的领域,并鼓励大家要积极完善自己的研究课题,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对待,不断挑战自我,争取更大的创新成果。

    最后,张立副校长指出,本届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参赛作品多,创新性强,学术价值高,研究展出成果颇丰,同学们的参赛热情高涨,充分展示了我校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的创作水平,突出体现我校对“求真”学术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希望广大农大学子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创新发展,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脱贫攻坚等重大工作中书写自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农大学子的青春之歌。

点击下载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