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用很粗的针穿入底骨抽出骨髓是非常痛苦的,无法接受。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湖南分库主任何一平给大家介绍什么是骨髓捐献:“那还是20年前用的方法,在今天早已不用,现在的捐献骨髓实际上只是沿用了原来的说法,而本质上与献血已经没有什么差别。”她说捐献骨髓的具体程序是在自愿者身上抽取大约5毫升鲜血血样,从中分离出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完成后,工作人员将把这些血样送至长沙市中心血站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检测,再将有关资料录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湖南分库,最后录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管理中心,供患者检索备用。
“贫血者不建议捐献骨髓。”当听到工作人员的答复后,湖南省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大一新生陆多梅失望极了,她在以前的体检中查出贫血,这次看到同学们都报名参加了捐献骨髓,她也十分想加入到同学们的队伍之中,但是出于健康因素的考虑,工作人员婉言拒绝了陆多梅的申请。“真希望我的骨髓能让别人脱离疾病的痛苦。”陆多梅十分惋惜地告诉记者。
短短一个小时过去,献血车前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队,还有不少同学一边排队一边打电话要别的同学赶紧过来,加入骨髓捐献者的队伍。刚刚逛街回来的小左,顾不上手上的大包小包,要过一张申请表,蹲在地上就开始填写起来,看着长长的队伍,她一个劲说自己来晚了。
昨日上午10时30分,由于自愿者人数过多,长沙市血液中心临时抽调了一台流动献血车来到该校。但献血车刚一停稳,车门口马上又排起了一列长长的队伍。
湖南省红十字会副会长彭力夫介绍,中华骨髓库的目标是到2010年,该库要拥有50万自愿者,截至2004年10月,中华骨髓库已拥有17万多份自愿者分型数据,近1500多位患者配型成功。而健康年轻的在校大学生无疑是自愿者的合适人选,这次高校学子捐献骨髓的活动不仅在湖南农业大学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下阶段还将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青年自愿者们得到积极的回应,体现青年自愿者的先锋表率作用。
相关链接 湖南省18000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新报讯(记者 沈颢)何一平介绍,截至昨日,湖南省共有18000名自愿者提供了血液样本,其数据已经加如了中华骨髓库,以供配型挑选。另悉,通过中华骨髓库配型,已经成功完成了100多例骨髓移植手术。
中国有400多万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4万多人,而且绝大部分是儿童,患者中有100多万需要进行移植手术。截至目前,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即过去常说的骨髓移植),成功率大约在70%左右,但是由于HLA配型相吻合的概率非常小,这就需要有一个配型丰富的巨大的骨髓库。中华骨髓库目前有13万多份库容,湖南省从去年4月开始建库。其后通过大量的工作,一年多时间里库容迅速从0增至18000余份。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04年10月25日《东方新报》A06版 作者:沈颢)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