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水稻科技丰产工程在湘喜获突破

时间: 2005/07/04   作者:张尚武 曾楚禹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李苗   点击:
    本报7月2日讯(记者 张尚武 实习生 曾楚禹)我省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水稻科技丰产工程,最先在稻田多熟制节本高效与保护性耕作技术两大环节取得突破。

    今天,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组织省内水稻专家,来到益阳市资阳区迎风桥镇的水稻科技丰产工程核心试验基地观摩评议。据现场测产,100亩样板田,平均单产460公斤;1000亩示范区,单产达到395公斤,比去年增加35公斤。

    我省自去年7月启动水稻科技丰产工程以来,专家组驻点迎风桥基地,筛选组装轻型耕作、生态栽培、测土配方、生化调控等100余项先进适用技术,形成了五大节本高效与保护性耕作模式,即“早晚稻+油菜(马铃薯、牧草)”模式、“早晚稻轻型栽培+冬种少耕免耕”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早晚稻节肥保肥”模式、“秸秆快腐+周年还田”模式、“迟熟早稻(中稻)抛栽+高桩再生稻”模式。与传统栽培比较,示范区稻田温光资源利用率提高20%至30%,作物吸肥量提高25%以上,稻田养分趋于良性循环。为了加快五大模式的推广,他们采取“边攻关、边示范、边培训、边应用”的方法,沿319国道建立稻田多熟制保护性耕作、节肥保肥平衡施肥、秸秆周年还田养地、水稻再生高产栽培四大示范片,辐射带动1000万亩水稻种植。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05年7月3日《湖南日报》A2版 作者:记者 张尚武 实习生 曾楚禹)

点击下载文件:
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映像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