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副梢留短了啦,你只留了一片叶啦,美人指我们要求留三片叶啦。”这位正在查看葡萄生长情况的老人名叫石雪晖,每当田里的葡萄有了病,湖南澧县的葡萄种植户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在人们的眼里,她就是葡萄“110”,然而石雪晖并不是澧县的农业技术员而是湖南农业大学的一名教授。
(澧县葡萄协会会长郭光银说:) “目前我们县整个葡萄发展的面积已经达到两万四千多亩,整个产值已经超过了四个多亿,今天我们产业有这么大的规模,确实我们石教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提起石雪晖和澧县葡萄种植户们之间的不解之缘,还要从2002年说起。那一年,石雪晖和她的同事们攻克了提子在中国南方栽培的技术难题,然而,这一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石雪晖:)“欧亚种的葡萄在南方栽培的难度很大,投入又大,所以农民朋友都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后来我们找到了澧县小渡口镇的王先荣,在他家的地里面种了一百亩。”
那段时间,石教授每天和王先荣泡在葡萄园,吃住在农舍,几个月的风吹日晒,大学教授的风采在石雪晖的身上荡然无存,然而,让她高兴的是,第二年,王先荣家的一百亩葡萄园结出了四万斤提子,这个消息轰动了澧县,人们纷纷行动了起来,到2004年,提子的种植面积一下就达到了四千多亩, 打这以后,石雪晖便成了澧县葡萄种植的义务技术指导员。
(石教授说:)“ 由于我们南方多雨高温,在这种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病害很严重,怎么样防治病虫是很关键的。”
作为湖南农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61岁的石雪晖每年有着一千一百多个课时,还带着十几个博士研究生,为了不影响教学,石雪晖就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往返于长沙和澧县之间,2007年,澧县即将成熟的葡萄出现了险情,一串串的葡萄大面积掉果,接到求救电话的石雪晖立马赶到现场,结果是葡萄结的太多果营养跟不上,需要马上疏果,然而农民们却舍不得下手,她挨家挨户地给村民们讲解,最终打下了三分之一的果实,不长时间葡萄就恢复了神气,这一年,澧县的葡萄收入闯过了亿元大关。
(葡萄种植户曹祚梅说:)“ 今年的葡萄销路很好,两三天开园我几亩地早熟的就全部卖光了,如果不是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话,很多我们都不懂。”澧县的农民靠着种葡萄富裕起来了,可石雪晖的生活依然十分简朴,她唯一的交通工具至今仍是那辆骑了十八年的自行车。对此,她说:“对于一个农业科研人员来说,富裕这个词,不是看你是否有车有房,要看你研究的成果,对农民朋友带来了多少收益。”眼下,石教授又有了新的目的地——宁乡县,那里新规划的500多亩葡萄园正等待着她,这将又是一个忙碌的暑假。
(2010年8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身边的感动》)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