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栽培基地内,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杨国顺带着硕士生研究葡萄的生长情况)
(这套设备能对整个全年的虫子的发生规律进行监测)
红网长沙9月1日讯(记者 刘怡斌)眼下正是葡萄大熟的季节,而湖南农业大学的葡萄栽培基地内,也迎来了硕果飘香。
9月1日,位于长沙县干杉乡新建村的一处葡萄园内,沉甸甸的果实已经挂满枝头。这个面积达109亩的葡萄园内,种植有夏黑无核、维多利亚、醉金香、红地球、红宝石无核、美人指等20余个外来葡萄品种,成熟期可从7月初持续到10月份。
与很多普通葡萄园一样,飘香的果实常会引来附近居民和游客的流连忘返,沉醉于葡萄的美丽与采摘的乐趣。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里还是一处富含技术与管理的葡萄园。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葡萄硕士毛永亚已经在园区从事了近一个月的研究,她之前没有想到的是,一树葡萄架上结多少果实也有如此的讲究。
而通过实践和研究,她发现,一串葡萄净重1斤半,一树葡萄结果20斤,才能既保证产量又保证葡萄的品质。她说,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在像普通农民一样,从事着繁重琐碎的体力活,而实际上,她们所做的意义远大于此。
小气候信息采集、自动虫情测报等各种科学实验都在园区内有序的进行。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杨国顺指着园内一套设施告诉我们:“这里面有蛾类、有金龟子等。整个这个害虫的种类及数量,它自动记录的。每一天的,都收集在这样的一个袋子里面,这对整个全年的虫子的发生规律进行监测,然后同时也能起到一个杀虫的作用。”
2010年,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落户湖南农业大学。在完成将欧亚种葡萄成功引种湖南之后,示范基地从建园、架式、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栽培;通过避雨栽培、果实套袋、病虫害规范化防治,确保产品的安全。而研究者们所有的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
杨国顺表示,“通过我们的科学研究以及基地的示范作用,促使湖南、甚至华中西南区,以及南方地区整个葡萄产业的提升,确保品质的提升,确保产业的发展。”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1年9月1日红网 作者:刘怡斌)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