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让油菜花飘香千万里——记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官春云院士

时间: 2012/02/13   作者:胡宇芬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李苗   点击:

    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教授主持“湖南双季稻区早熟油菜品种选育与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资料照片)本报记者 张京明 摄


    2月8日,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批科技工作者受到表彰。 本报记者 张目 摄

    编者按

    2月8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湖南宾馆隆重举行。

    两年一度的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此次授予了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院士和中南大学卢光琇教授。2003年由省政府设立的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是目前我省对科技人员的最高奖励。每次不超过两人。每位获奖者奖金为100万元,其中20万元属获奖者个人所得,80万元由获奖者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此前获奖者包括刘筠院士、卢锡城院士、罗孝和研究员、钟志华院士、何清华教授、刘友梅院士、俞汝勤院士等。

    “基于界面物理化学作用的复杂矿物浮选分离原理”等36个项目获得省自然科学奖。“酰胺类水田除草剂的植物性安全剂研究与应用”等17个项目获得省技术发明奖。“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应用”等177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为我省首次评选。

    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对官春云院士和卢光琇教授进行了专访,并选取了几个获奖项目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让油菜花飘香千万里——记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官春云院士

    本报记者 胡宇芬

    2月8日,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74岁的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官春云院士获得了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他的多项成果,促进湖南油菜面积和总产从全国四五位跃升为第二位。

    “油菜长得不好,就是自己的责任。”与油菜相知相伴半个世纪,尽管已是拥有5个发现和5大突破、育成新品种和栽培技术推广带动农民增收148亿元的油菜权威,官春云院士仍然没有丝毫松懈。记者的访谈,就从最能让官院士话多的油菜开始。

    组织安排结缘油菜研究

    “我也不是生下来就要搞油菜研究的,是组织分配的。”官春云院士实话实说。1959年,他从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学校领导发现正好缺个搞油菜研究的,就安排了任务。那时正是新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官春云经常看到许多农民吃“红锅菜”(没放油的菜),心紧缩了,就下决心一定要提高油菜的产量,让中国人有油吃。

    这一研究就是50多年。“研究一深入,就发现有好多问题需要解决。农民种植油菜时有什么问题找上门来,也很热情地接待。以前油菜是油菜,人是人,慢慢地,变成了自己就是油菜,油菜就是自己。”官春云院士如此表达自己对油菜的感情。他告诉记者,人们应该重新认识油菜,油菜产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在衣食住行、工业、医药、农业上都有重要用途。

    “春发”变“冬发” 产量翻一番

    怎样提高油菜单产,刚大学毕业的官春云首先从栽培技术上寻找突破口。他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凡是加强了冬前培育的油菜,单产总是远远高于其它油菜,而这与传统的“春发”栽培方法相违背,即油菜过冬时只要长出七八片叶子就够了,不要长得太好,等开春后再来管理。

    他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油菜生长发育规律和油菜产量形成规律的研究,发现油菜冬前和冬季是器官分化和产量性状形成的重要时期。结合长江中游地区气候条件,更适于油菜的“冬发”。1964年,官春云第一次提出“促进冬发是长江中游地区油菜高产的重要途径”的油菜增产新理论,并在省内示范,取得良好效果。1972年农业部在长江中游4省大面积推广,使这一地区油菜亩产由50公斤左右提高到100公斤左右。

    近年来,他主持“湖南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和机械栽培的研究与示范”项目,巳筛选出6个早熟油菜品种,采取“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的栽培方法,创造出油菜早熟品种亩产130-150公斤的产量纪录。

    创新“双低”品种

    菜油媲美橄榄油

    “质量质量,质还是摆在前面的。”产量上去后,官春云开始致力于提高油菜品质的研究。

    原有油菜籽中,含有两种对人畜有害的成分,即油中的芥酸和饼粕中的硫苷,俗称“双高”油菜。如何培养出低芥酸和低硫苷的“双低”油菜品种,是国内外争相攻克的难题。官春云通过遗传育种方法研制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双低”品种“湘油11号”,接着相继育成了10多个“双低”油菜新品种,大大加快了我国油菜“双低”化进程。他率先利用油菜化学杂交剂培育油菜杂种,并育成“湘杂油1号”和“湘杂油6号”等双低油菜强优势杂种组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这项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油菜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新技术,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上油菜化学杀雄杂种研究和应用的领先地位。他主持培育出23个油菜新品种,“现在,这些品种的芥酸、疏苷含量已从过去的50%左右下降到3%以下,甚至为‘双无’。出油率也从过去的30%多提高到接近50%。”官春云院士告诉记者。

    菜油品质能不能赶上橄榄油的品质?记者提出了这个大炮级的问题,没想到被官院士轻轻一点拨就化解了。“我们首次通过60Co(注:60应在Co左上角处)电离辐射油菜籽和选育,获得了稳定的高油酸品系48个,其中油酸>80%、亚麻酸<3%,品质与茶油、橄榄油媲美。还发现了3个新的调控油酸的基因,有望育成品质更优良的油菜新品种。在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目前已在生产上封闭试种300多亩,正与油脂企业协议进行小批量生产。”

    “舍得干,坚持干,才能取得成果”

    半个世纪研究油菜,官春云院士真是“HOLD得住”。对一些年轻科技人员急功近利的做法,他觉得并占不到什么便宜。“搞科研没有捷径可走,首先要到生产实践中去找问题,然后钻进去潜心研究,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创新。农业是个综合性强的产业,特别是搞现代农业,涉及的问题很多,工作条件又比较艰苦,一定要舍得干,坚持干,才能取得成果。不能看到什么轻松就去搞,看到什么热门就去追。”

    说起最大愿望,官院士还是离不开油菜。“今后要加强科技创新,育成更优质、更高产、更高效的油菜新品种,研究出高效机械栽培的技术体系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使湖南省成为我国油菜生产和产业的大省和强省,使我国成为世界油菜生产和产业的大国和强国,让油菜花飘香千万里”。为了这个愿望,他一直在奔忙。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2年2月9日《湖南日报》4版 作者:胡宇芬)

点击下载文件:
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映像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