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愿为苍生谋稻粱——记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湖南农大教授陈立云

时间: 2013/01/30   作者:何国庆 李苗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李苗   点击:
    (本报记者 何国庆 通讯员 李苗)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立云的“水稻两用核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陈立云拿大奖已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他还登上了让人艳羡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重大科技奖项的领奖台。

    作为两系法水稻育种领域的知名专家,陈立云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之多,让人望尘莫及。他迄今已有7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30个水稻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这些品种累计推广约2亿亩,新增效益达到100多亿元。

    常怀一颗悯农之心,38年探索只为苍生“谋稻粱”

    陈立云出生华容县农村。10岁时,他赶上3年自然灾害,那段经常饿肚子的记忆,深深镌刻在他脑海中。怎样才能吃饱饭,农学专业毕业的他从选育水稻新品种的研究中看到了曙光。

    水稻育种要有所建树,谈何容易!一个水稻品种从育成到审定,一般需要10年以上。育种专家一辈子能育成一两个国家审定的新品种,就非常难得了。

    然而,陈立云却坚定地沿着这条崎岖的路不断探寻,而且,一头钻进去就是38年!

    在长期的艰辛探索中,他成果丰硕,理论创新不断: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杂交水稻育种性状选择的“全优、中庸、和谐”理论等,不仅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大腕”地位,而且催生出他一人培育近40个审定新品种的傲人成绩。

    “农民一年劳作千辛万苦,不能因为种子问题付诸东流。”陈立云常怀一颗悯农之心。他说,他的工作就是要为天下苍生“谋稻粱”。

    陈立云培育水稻新品种要求苛刻。从产量、口感到抗病、抗高、低温等品性都必须是“全能冠军”。因此,他育成的新品种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而行家对他的成果也赞赏有加。通常新品种进行区域试种后,仅有3%至10%能通过审定,而他的通过率却能高达30%以上。

    他这次获奖的技术成果已配制出13个杂交水稻品种,19次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累计推广22357.45万亩。

    “电脑里种不出庄稼”,20多个春节都在海南试验田里忙

    “电脑里种不出庄稼,穿着皮鞋在田埂上走走,也育不出好品种”。陈立云经常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和团队。

    海南冬季气候温暖,一直是我国水稻育种繁殖实验的天堂,每年都吸引各地水稻专家候鸟般如约而至。从1975年大学毕业踏上海南“冬繁”之路开始,每年陈立云多则5个月,少则一两个月,呆在海南,守着他的试验田。

    早些年,交通和生活条件差。他去海南育种,背的十几个腊猪头就是一个“南繁”季节的荤菜,拥挤不堪的火车上被挤得整个身体“悬空”是常事,入住简陋旅社,深夜还被成群结队的臭虫咬醒……

    海南“冬繁”,除了水稻杂交、选种等这些技术活外,犁田、插秧、扮禾这些农活以及砍柴、种菜、做饭这些家务事他都亲力亲为。

    海南有“十大怪”,其中有一怪就是“蚂蝗像皮带”。插田、收割,特别是扯秧苗时,脚上经常缠满喝足了血的蚂蝗。当地人开玩笑:陈教授每年“冬繁”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38年中,他在海南过年的次数要比与家人团聚的多得多。20多个春节,他都在海南的试验田里忙乎。

    1982年农历12月29日,别人都急着回家团年,他却风风火火赶往“天涯海角”,因为那里还有一项名为“化学杀雄”的重要实验在等着他。当他到达海口时已是大年初一,街上店铺都已关门,无处寻觅饮食,陈立云硬是一天没吃没喝,直到第二天,才买了些饼干充饥。

    还有一次.陈立云挑稻谷时不小心扭伤了腰,在海南卧床半个月,上厕所都要人搀扶着,放不下科研任务的他,用塑料薄膜包着硬纸壳绑在腰上,咬牙坚持在田间做完所有的水稻杂交工作。

    为水稻制种系上“安全带”,母本繁殖告别“碰碰胡”增产六七倍

    在水稻两系不育系发现后,陈立云看准了两系法水稻发展的广阔前景,选择了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作为杂交水稻育种的主攻方向 。

    然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安全问题,却让育种专家们头疼不已。特别是一遇到持续低温天气,大面积制种失败就厄运难逃,因此造成直接损失上亿元的事件时有发生。

    从1990年开始,陈立云就下决心要啃下安全制种这块硬骨头。22年的攻坚克难,他突破了两系法杂交稻制种的关键技术。他选育的杂交稻母本“C815S”繁殖起点温度比原来降低了1.5摄氏度,耐受低温的时间长达6天。就凭这关键的1.5摄氏度,陈立云给两系杂交稻制种系上了“安全带”。

    同时,他利用全国740多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资料,研制出最佳制种基地和时段决策系统,从制种区域、时间与空间方面解决了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问题。

    制种安全难题迎刃而解,母本的繁殖不安全的新问题又来了。

    以前的两系杂交稻母本繁殖通常靠冷水串灌和海南“冬繁”。海南“冬繁”靠的是运气,业内称之为麻将中的“碰碰和”,不但安全性差,种子产量和纯度也很低。陈立云就有过连续3年颗粒无收这样惨痛的经历。

    为改变母本繁殖凭“运气”的尴尬局面,他另辟蹊径,研创出两系杂交稻母本繁殖基地计算机智能选择系统,筛选出云南保山为最佳繁殖基地。经试验,他培育的两系杂交稻母本“C815S”的繁殖产量达亩产500公斤以上,是海南繁殖产量的6-7倍。现在国内许多种子企业按照他研创的方法繁殖两系杂交稻母本,都获得了成功。

    凭借 “水稻两用核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陈立云获得了国家科技大奖。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此项技术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3年1月30日《湖南日报》 作者:何国庆 李苗)

点击下载文件:
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映像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