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梦圆“东方橄榄油”——记油茶籽油“水酶法”提取技术发明人、湖南农大教授周建平

时间: 2013/05/08   作者:何国庆 李苗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李苗   点击:
    (本报记者 何国庆 通讯员 李苗)吃什么油最健康,也最营养?也许大家都会把答案锁定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出产的橄榄油上。不过,最近一种只在我国高端市场才能寻觅其踪影的“水酶法”油茶籽油的问世,将彻底颠覆人们的传统观念。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教授周建平经过20多年潜心研究,攻克了“水酶法”油茶籽油提取的关键技术难题,让千百年来高温压榨的油茶籽油生产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

    应用这一全新技术提取的油茶籽油品质,丝毫不输世界公认的橄榄油,甚至还有超越。

    周建平的成果,引起了科技部的高度重视。他的木本油料“水酶法”提取油脂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研究,今年获准列入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成为这一研究领域首次、也是唯一进入“863计划”的课题。

    岳父赠送特殊礼物,从此与油茶籽油结下不解之缘

    1986年岁末,周建平去岳父家看望老人。临走时,岳父送给他一件“原装进口”神秘礼物——一壶外国菜籽油。

    接过礼物,周建平愣住了。这油色泽纯正,晶莹透亮,没有异味。他真不敢相信,植物油还能做成如此模样。

    周建平从小就见识过土法榨油,无论是茶籽油还是菜籽油,在他的记忆里都是黑乎乎的,而且还有股特殊的气味,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这油来头可不小”。岳父告诉他,它是当时世界粮农组织援助我省进行油茶林低改的援助物资。他也是看着外国油那么“纯”就多买了几壶。

    回家路上,周建平兴奋不已。谁也想不到,正是岳父的这件礼物,让他从此与“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可当时,农学专业毕业的周建平“跨界”搞油茶籽油加工,大家都不怎么看好。更何况这一领域在当时就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大冷门。

    周建平却坚信,只要下功夫,一粒油茶籽也能做出“锦绣文章”。

    油茶籽被誉为“东方奇果”。它长达13个月的生长期,聚合了无与伦比的营养成分。油茶籽油在我国自古就有“月子宝” 、“长寿油”的美称。美国卫生研究院营养合作委员会主席西莫奥普勒斯博士更是把“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的标签“贴”在了油茶籽油上。

    一心要做出高品质油茶籽油的周建平,一头扎进了漫长的油脂制取与精炼的探索中。这期间,他的研究成果不俗,承担了省里的重点课题,也拿过省科技进步奖等不少奖项。我省主要油茶籽油品牌企业都与他进行过技术合作。周建平毫无争议地成为我省这一领域最权威的专家。

    然而,此时的周建平意识到,自己的技术虽然有特色,但仍未摆脱传统方法的窠臼。要从根本上解决油茶籽油生产的问题,必须另辟蹊径!

    改写千百年榨油史,神奇油茶果流出“东方橄榄油”

    我国的油茶籽加工一直采取高温蒸炒、高温压榨、有机溶剂浸出,再进行化学与物理精炼的方式。高温和有机溶剂破坏了油茶籽油中的营养成分,并聚合出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而精炼又进一步损失了油茶籽油固有的功能性成分。

    更可怕的是,浸出油脂用的有机溶剂轻汽油易燃易爆,哪怕是皮鞋铁钉、手机等均可能引发爆炸,带来灭顶之灾。

    “拥有世界最好的木本油料,却生产不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真有点暴殄天物啊”。周建平感到,不改变这一尴尬局面,自己的研究就永远停留在起点。

    能不能在一个“温和”的条件下,提取油茶籽油,既保留油茶籽油的全部功能成分,又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周建平苦苦摸索着各种可能的办法。最后,“水酶法”进入了他的视野。

    “水酶法”的灵感来自“小磨麻油”的制作原理。“小磨麻油”的提取就是高温炒籽、磨碎,再用水作为提取剂进行麻油提取,整个过程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溶剂。

    周建平要“用水提油”,当时大家都认为不怎么靠谱。此前,国内的一些专家就曾尝试过类似方法提取植物油,虽然投了大笔科研经费,最后还是“无果而终”。

    周建平却在这条许多人都认为走不通的路上,摸索前行,并慢慢找到了他期待的“风景”。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突破了油茶籽脱壳、霉变籽高精度分辨分离、超微粉碎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以纯净水为提取剂,辅以食品级酶作用提取油茶籽油的全新技术跨越。

    检测显示,“水酶法”在温和的条件下,不使用化学溶剂提取的油茶籽油,完全保留了油茶籽油的天然营养,并且不产生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品不需要添加化学抗氧化剂,而可长期保存,保持了油茶籽油的原生态特性。

    周建平的从油茶籽中提取 “东方橄榄油”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白手起家开起“夫妻店”, “水酶法”迎来油茶产业的春天

    “水酶法”给我国油料加工研究和产业发展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周建平不仅成了学界的明星,也成了众多企业竞逐的合作对象。

    谁曾想到,20多年前周建平选择这条路时,面临“三无”窘境:无专用的仪器设备,无科研经费,无人愿“入伙”。白手起家,周建平到处化缘筹建实验室,为此,甚至搭上了在本校农学院工作时做检测应得的劳务费。因为谁也不愿在这注定不会有什么前途的研究上“耽误青春”,周建平找不到团队成员,只好把自己的妻子郭华“拖下了水”,索性开起了“夫妻店”。

    “水酶法”的一个技术难点就是油茶籽研磨成浆后,油、水、渣的分离。分离没有高速离心机寸步难行。一天,在学校动科院的走廊上,周建平看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一台已报废的牛奶分离机,他如获至宝,自掏腰包请了几个工人抬进了实验室。经过他的巧手,这堆废铁又“化腐朽为神奇”派上了大用场。

    “夫妻店”里,妻子郭华当助手很给力。郭华本行学化学,又精通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中的检测等工作她一手包揽。两口子学术上爱争论名声在外,但冷板凳一坐就是20多年,从不互相埋怨,没有一个打退堂鼓。

    “搞应用科学最重要的是成果要用得上,能产业化。”周建平对只停留在实验室报告和论文上的成果看得很淡。

    “水酶法”获得成功后,权威鉴定和检测给了很高的评价,周建平本可以偃旗息鼓,但他却又沉下心,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条“水酶法”油茶籽油自动化生产线,为“水酶法”的产业化扫清了障碍。

    现在,他的技术已经在湘潭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产业化。“水酶法”油茶籽油不仅已成为高端食用油,还成为美容、保健佳品。

    “油茶籽浑身都是宝,开发利用的文章还只是开篇”。在获得自己梦想中的油茶籽油后,周建平的“水酶法”后续研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利用油茶籽生产降脂类保健品,从油茶籽油提取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开发系列天然洗涤用品和饲料等工作,又摆上了周建平的工作日程。

    “水酶法”让小小油茶籽身价倍增。传统方法加工一公斤油茶籽效益不到30元,而“水酶法”却已高达200多元。算上“废物利用”收益,一直并不起眼的油茶籽简直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果”了。

    “水酶法”对油茶籽的需求,带动油茶籽收购价格增加近一倍,这将极大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周建平欣喜地告诉记者,国家和省相关部门正以此为契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他仿佛看到,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春天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3年5月8日《湖南日报》5版 作者:何国庆 李苗)

点击下载文件:
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映像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