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iMorning城事:语言不通的剧场里,也能流动着情绪和能量

时间: 2013/07/03   作者:吴睿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李苗   点击:


    5月31日,为期6天的湖南农业大学第11届(国际)校园戏剧节闭幕。虽然对于整个长沙,这届有农大和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两所剧社两场演出的戏剧节影响力有限,但对于去看过的人,那是一次完整的戏剧体验。

    5月29日晚七点四十分,湖南农业大学大礼堂外站满了人。他们前来观看一部叫《布莱希特·僵局》的话剧,由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剧团演出。此时,距离开场剩下五分钟。

    前一天晚上的这个时间,农大虹剧社的《寻找无双》也在这里演出,和平时一样,大家早就提前入场了,在找位等待的时间里,观众们玩手机,吵吵闹闹,直至幕布拉开,灯光亮起。



    (图:5月29日晚,《布莱希特·僵局》由西班牙格拉纳大学剧团的年轻人出演。长沙观众入场时,台上演出已经即将开始,虽然语言不通,有观众形容“走进去就感到一股气场”。)

    但这天好像有点不一样。七点四十五分,观众被通知入场。他们看到的不是紧紧拉上的幕布,而是所有演员在舞台上已经开始的表演。当一千三百多人涌入时,没有嘈杂,只听到坐下时椅子发出的声音。那是任何一场会议都无法达到的效果,不用麦克风,最后一排都能听到演员的声音。

    “只要你一走进剧场看到舞台,瞬间就被一种气场震住,没有人敢出声”,湖南农大教师、虹剧社艺术总监常徕回忆说,“这在我们所看到的戏剧演出中从来没有过。”

    这是农大每年一次的校园戏剧节。之前,从来没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年轻人站上这个舞台。因此今年的戏剧节叫“第11届(国际)校园戏剧节”。

    但这部《布莱希特·僵局》因为内容先锋抽象,又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即便有丰富的肢体表现,并配有中文字幕,大多数观众依然没看懂。在湖南农大教师、虹剧社行政总监唐勇的理解里,它讲述的是欧洲经济危机下整个社会难以摆脱困局的故事,剧中穿插了20世纪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的戏剧、诗歌和生平。

    “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作品本身会强加给你一个思考,很多观众是带着思考去看的,但看睡着的也有,”常徕说。舞台旁边的音响师坐着坐着就打瞌睡了,一是因为累,二是实在没法看懂。有些年长一点的观众,就在那里“熬”了两个小时。“但是给观众一个直观的感觉是,他们确实不一样。”
这种“不一样”,对于常徕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可能是,向长沙的戏剧爱好者展示了一场“纯粹的”戏剧演出是怎样的,更显示出“对剧场的理解的很大不同”。



    2002年虹剧社成立时,常徕刚大学毕业来到农大当辅导员,也是其创始人之一。今年4月,他创作的实验舞台剧《CAMUS》刚在长沙上演了6场。他理想中的剧场演出应该是这样:不给观众任何做其他事的时间,进场之后,导演首先传达出一个疑问“他们在干什么?”,演出前就造出气场,导演再让其延续,直到结束。正像《布莱希特·僵局》在他眼里做到的那样。
“这与导演对剧场的把握和认知有关。导演首先回答的不是我这个戏是演什么的,而是剧场是干什么的。”常徕在《CAMUS》里也尝试过开演前二十分钟的“环境戏剧”,“观众入场时,演员就走出剧场,到楼梯间去”,把气场和能量带给人群,而观众会带着疑问和能量坐在剧场等待演出。那一次的演出也不乏从头到尾都很困惑的观众,但部分观众确实表达出对小剧场实验性的支持。


    2011年虹剧社还把原创戏剧《白沙》带去了摩洛哥,参加第五届丹吉尔国际大学戏剧节,并获得最高奖。《白沙》是一个“故事套故事”的形式,由一些《山海经》的故事构建起来,照理说外国人并不好理解。常徕、唐勇和学生们在摩洛哥看了很多场戏,基本语言不通,完全找不到线索,直到看到埃及某剧团的戏,恰到好处的能量和层次感以及称奇的舞美征服了他们,他们也领悟为什么《白沙》会得到那么高的褒奖。绝不是因为剧本多么曲折,台词多么唯美,而是通过语言以外的元素,通过能量与情绪这些人类共通的东西。“只是现在大部分观众还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他们是去听戏的,听演员说什么。”

    那种超越语言的东西,在长沙也反过来得到印证。

    5月30日晚上,唐勇和常徕带着西班牙剧团的8个人去湘江剧场看湘剧。那是四十分钟左右一场的折子戏,没有闹腾的武戏,比较“文”,他们都快坐不住了,可几个老外都不想走,一整场都处在很兴奋的状态,有志愿者说外国朋友看的时候作死地摇他。

    “湘剧的词像诗一样,我们都不知道如何作翻译。但他们觉得特别有意思,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屌爆了。”常徕告诉他们这比京剧更古老,而且千把年前就是这个样子。外国朋友表示,这增进了他们对戏剧的理解——他们一直在讲突破剧场的局限,剧场除了台词、剧本以及接近百分之百真实的布景以外,中国又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体系,那就是身体结合声音、夸张的化妆造型以及惟妙惟肖的节奏,呈现出一种震撼感。

    那天剧场人很多,坐满了爹爹娭毑,因为一行人逛太平街迟到了一会儿,看着外国人迟到爹爹娭毑还不高兴。



    虹剧社不是第一个走向国外的大学剧团,也不是第一个把国外的大学社团邀请进校内来,但唐勇和常徕都希望自己会是坚持得最久的那个。而且,他们也已不再满足于参与国际校园戏剧节,而期望尝试去国际青年戏剧节。而且,为了跨出校园戏剧的限制,他们也可能以另一个身份“火苗实验戏剧工作室(Home Theatre Group)”出现,探索更多的可能。

    在话剧这件事上,不止是农大戏剧节今年出现了国际化的新意思,呈现出崭新的戏剧风格和剧场风格,整个湖南也一直在更新自己。

    十年前虹剧社成立的时候,湖南有影响力的只有省话剧团。现在专业院团不说,几乎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剧社,其中农大的虹剧社、师大的先锋剧社和楚魂剧社都比较持久和出色,市场上更活跃着没想好戏剧工坊、荒岛戏剧工作室、靠谱儿戏剧工作坊、湖南青年戏剧工坊(创立人也是虹剧社创始人之一阳宇峰)等剧社。多元化是一切文化的发展方向,戏剧亦然。

    再回到5月29日那个属于西班牙的夜晚。有观众事后想了想那场处于“失聪”状态的西班牙语言演出,他想也许台上演了什么真的并不重要,只是一点可期待的新事物的冲击,都足够成为一场狂欢和一个打破平淡生活的机遇。(谢鹏对此文亦有贡献)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3年6月14日潇湘晨报《晨报周刊》 作者:吴睿)

点击下载文件:
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映像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