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厄尔尼诺“空降” 早稻产量不减反增 湖南“九代服务”助农民增产增收

时间: 2016/07/12   作者:俞慧友 李苗 吕志 刘启定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李苗   点击: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从大面积来看,气候对湖南的早稻种植造成了一定的产量影响。但是我们合作社种植早稻的产量,应该比去年还每亩高出3050公斤。尽管去年是个丰收年。”日前,在湖南益阳市赫山区召开的现代粮油生产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会上的现场考察中,赫山区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刘创业向科技日报记者报“喜讯”。

    不久前,湖南省农科院紧急组织的应急农作物高温危害的研讨会上,记者获悉,今年南方的天气普遍“不咋地”。以湖南为例,五月该省经历了低温多雨,6月底又迎来持续高温“高烤”,对早稻来说,会影响稻谷灌浆,谷粒易空壳,且穗高也有所降低。水稻整体“大行情”遭遇到了气候的“利空”。刘创业的喜讯,让记者颇为吃惊。

    今年上半年,在湖南农业大学领衔的“国家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的统一规划下,在湖南布局了11个示范基地建设,基地均以全程机械化为手段,以绿色增产为目标,建设“稻—稻—油”“稻—稻—肥”“稻—鱼”“稻—鸭”等新的粮油种植与农田种养高效利用模式,通过现代化的种养技术,创新粮油种植的推广、服务模式,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等。

    赫山区便是湖南省内的示范基地之一。刘创业介绍,他们合作社,与当地惠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赫山区农田谋事服务公司联合,创新性的提供万亩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九代服务”,“全代”了8000亩左右。加上8万亩左右的“点餐式服务”,和本身合作社土地流转种植的2000亩左右水稻,均采用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效果很“OK”。

    所谓“九代”,便是为农户“代育、代耕、代插、代管、代防、代收、代烘干、代销、代储”。农民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后,每亩地付款1300元,合作社便担当“长工”,为农民“地主”打工。收获的粮食,合作社也给农户“保底”,譬如早稻保证最低产量375公斤,晚稻最低产量400公斤,增产部分,农户与合作社七三分成。

    对愿自己种地的农户,也可以选择合作社提供的“点餐式服务”,每项服务均明码标价。如此一来,农户们只需要当好地主和“监工”,督促水稻增产就行了。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奎武表示,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速,农村里的708090后更愿意外出打工。农民种田意愿不高,低产田、“双改单”逐年扩大。合作社推出九代服务,有效遏制了“双改单”,提高了产量。这为全省发展双季稻生产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九代”为啥这么好使?

    采用社会化服务后,大面积稻田使用的是机械化生产和标准化工作模式,采用了最先进农业技术育秧苗,如机插秧等。育出的秧苗“素质”,比一般农户育的高上一个档次。“我们有句老话,‘秧好半季禾’啊。”刘创业充分点赞这种育秧模式。

    统一种植后,病虫防治的手段也更为绿色了。他们采用了多种生物防治技术,如性诱钵剂,将雌蛾子吸引到钵子里,让其无法产卵。因此,基本不需要给农田喷洒太多农药。“你不是看了吗,我们的田块长得清秀无病,特别好看。而且肥料下得充分也是一个原因。”刘创业继续分享称,采用生物防治,早稻只需要打一次药物,而以前最少打2次药物。

    他也坦言,去年也在探索“九代”模式,但因经验积累不够,技术也还有提高的空间,因此,去年虽然是丰产年,并没有今年的逆气候丰产效果好。

    据统计,去年早稻接受九代服务的农户,平均单产达460公斤,超过合同月定量85公斤。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6712日《科技日报》3版综合新闻 作者:俞慧友 李苗  吕志  刘启定  网页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6-07/12/content_343934.htm?div=-1)

点击下载文件:
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映像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