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农大,你是我青春的初见

时间: 2017/02/15   作者:谢璐   来源:新湖南   编辑:李苗   点击:
 

(湖南农业大学修业广场。)

若不是工作所需,如今天天为生活奔忙的我,是不会有闲情逸致来到这座位于城东的校园游走,划破心底那一泓记忆的深潭的。

湖南农业大学,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的马坡岭下、浏阳河边,虽算不得湖南省内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但也有着百余年的历史,周震鳞、黄兴、徐特立等先后在此执教,当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名仍然熠熠生辉,官春云院士在油菜栽培育种领域的突出贡献让校史更加发扬光大。

母校,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在我看来,相见不如怀念,脑海中飘浮着的那一抹清淡的色彩、那一缕朦胧的轮廓,就是母校最好的模样,无需再依靠后来的走访、缅怀去刻意描绘加深。纵使现在的她会有更新、更美的风景,但那也只属于那些更年轻的面庞。

农大名气虽不大,但不知是否应了那句“情人眼里出西施”,身边凡从这座校园里走出的人,不论来自祖国的哪一疆域,都对这片土地爱得热烈、爱得深沉,每每提及,眼中总闪烁着幸福、向往的光芒,我想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办学。

(历史悠久的第一教学楼。)

农大是一座十足的园林式学校,不负园艺这一著名专业的盛名,整座校园的园艺布景十分讲究。我没有去考究校园的绿化覆盖率究竟有多高,我只知道每一条大道都绿树成荫,松柏、水杉、银杏、香樟……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下一地斑驳的光影;每一座教学楼之间都隔着宽广的草坡,地势高低起伏、生趣盎然;每走一段路都会遇到一座小花园,石径幽深、鸟语花香、赏心悦目。随手一拍,都是一幅风景大片;随处一坐,你便是画中一景。

同许多大学校园一样,农大也没有围墙,不同的是,她远离闹市,遗世独立,好似一座洲岛上的世外桃源,不曾沾染外界的烟火气。她四通八达的道路上,没有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没有商贾旺铺灯红酒绿,没有叫卖声声神曲连连,她只有着专属于校园的那种干净气质,能够满足你对于青春的一切幻想。

(校园里,小型园林随处可见。)

她有着我见过最适合骑行的校园道路,你和你的小女/男友,随时可以假装是偶像剧男女主,骑着自行车,沐浴着阳光,沉醉于微风,看过青春最美的景色——

二月,草莓园里香甜的草莓等待游人采摘;三月,耕园里的油菜花开得漫天遍野;四月,科教路尽头的樱花树下落英缤纷;五月,艺苑的翠柳湖边垂柳丝绦轻曳;六月,碧荷池里片片荷叶盈翠欲滴;八月,丹桂路上丹桂飘香、沁人心脾;九月,红枫路上枫叶红似火,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鹜,捡一片枫叶便是最美的书签……春花秋月,夏阳冬雪,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你若不会骑车,也无大碍,校园里的电瓶车,一元钱带你逛半座校园。农大很大,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上课若靠步行,远的可能要走半个小时,当年贪恋午觉要迟到的我们全靠电瓶车,这与处在闹市区的某些大学上课靠挤公交车类似,只不过,坐着电瓶车逛花园的体验,要比挤着公交车逛闹市好太多吧?

(艺苑里的小桥流水。)

据我所知,学校有四个宿舍区,芷兰、丰泽、东湖、金岸,而大部分毕业生最津津乐道的,是大一时曾住过的最古老的宿舍区——芷兰。这宿舍区,虽打着“公寓”的旗号,实则年代久远,据我家某位60年代生长辈透露,他80年代在农大上学时,住的就是这个宿舍区,而这么多年来,这里的宿舍也仅就刷刷墙以作翻新,设施上并无改进。所以当年我们住进来时,是仅有1个厕所的上下铺10人间,许多新生不适应,我倒觉得挺满足。

那时候,宿舍里没有饮水机、热水器这类高档玩意,无论洗漱还是饮用,热水全靠打。楼旁边有个开水房,开水房旁边是食堂,每天左手热水瓶、右手不锈钢饭盒是上下楼的标准姿势。负重行进的过程中,没掌握好平衡被开水或热汤烫到的不在少数。这次去看,开水房已经夷为平地,看来宿舍的生活设施升级不少。

那时候,电脑还没普及,寝室也无网线,最高端的媒体设备便是用来考英语四六级的那副调频耳机,电台里的音乐就是我们的下饭佐料。那晚上岂不是很无聊?没错。还好我们对面是学校里当时唯一的一栋研究生宿舍。这栋宿舍的妙处在于它的结构是男女混住,男生宿舍与女生宿舍两栋之间有一条小桥相连,因此每到晚上,一间间女生寝室的门前都上演着一幕幕爱恨情仇,我们最乐此不疲的,便是搬个小板凳坐在走廊上,一边嗑瓜子一边欣赏对面的年度情感大戏,不时发出阵阵唏嘘。当然了,由于我们这栋都是大一新生,高年级的学长们在楼下摆蜡烛、弹吉他、唱歌表白的老梗也是陆续上演。当时觉得热闹新鲜,多年后再来看着这些故事,不过一笑置之。

人多,虽可能发生矛盾,但也容易结成友情。寝室里10个人,来自天南海北,性格迥异,倒也互补,相处融洽。大家一起自习、逛街、看电影、打乒乓球、溜冰、唱歌、网吧通宵的时候,日子悄无声息地溜走,很快我们就荣升为学姐并住进了正宗的4人间公寓,不过回忆起来,还是芷兰的日子最是开心,以至于现在十年过去,我们都只记得芷兰的寝室编号,后来住过的都不记得了。

(芷兰学生宿舍区。)

学校现在这座图书馆是在我们大三时建成投入使用的,总建筑面积4.38万平方米,总阅览座5100多个,据说是湖南省最大、最好的校园图书馆,全中央空调控制、冬暖夏凉,自助借还书终端、方便快捷,内设咖啡吧、小卖部,读书累了可来此稍作休息、补充能量,也能在此交流学术、碰撞火花。

图书馆可谓全校人气最旺的地儿,自从有了这座图书馆,学生们都将自习的场所从教室转移至此,每逢期末、注会、公务员等大考来临,里面的座位都成为供不应求的“香饽饽”,为争得一席,不到7点馆前就排起长队。记得2009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为加强防护,学校规定凡进图书馆一定要检测体温,因此拖慢了进馆速度,每天馆前的队伍直排到修业广场上来,成为学校一大特色景观,农大莘莘学子的求学奋进可见一斑。

(气势磅礴的图书馆。)

红旗市场是校区里唯一一处商业集中区,其规模与档次与市区里的自然无法比,却也是农大学子们“花天酒地”的好去处。KTV、溜冰场、台球城、精品店、书店以及各路餐馆、小吃、饮品,基本能够满足在校学生的基础消费所需。其间小店虽如走马灯般不断更替,但也有大嘴巴油炸社、风信子精品店、小馋猫烤肉饭等店铺坚持经营了十来年。

现在的学弟学妹们不知道,其实红旗市场的原型是位于芷兰宿舍区外的“牛棚”。当年,那里有三、四排石棉瓦土砖房,估计以前是养牛的棚子,但已废弃多年,借着这一间间牛棚,居民们开起了餐馆、小吃店、奶茶店,自然形成商业区,有学生们的光顾,生意颇为红火。

我印象深刻的小吃有那么几个:一是类似于肉夹馍的烧饼,号称“中式汉堡”,鸡柳、卤肉、火腿、鸡蛋、烫生菜等材料夹在两块饼中间,刷上酱料,特别适合赶时间时来一块填肚子,要问味道如何?甩麓山脚下一度风靡星城的“某哥烧饼”几条街。一是一位阿姨挑着担子卖的猪蹄湖藕汤,用猪蹄和生姜提味后,普通的湖藕汤变得特别美味,怕胖的女生们来买时,总会提醒一句“多点湖藕,少点猪蹄”,每天摆摊不一会,盛汤的锅就见底了。还有就是一对和蔼可亲的老夫妇摆的糖油粑粑摊子,老爷爷炸、老奶奶装,不知用了什么秘方,炸出的糖油粑粑特别好吃,甜度适中、外焦里嫩。两位老人动作比较慢,可生意好得不得了,经常是学生们一人端着一个一次性塑料碗,将整个摊子团团围住,眼巴巴直盯着锅里的糖油粑粑由白色的面团慢慢炸至金黄,出锅后,老奶奶像给小朋友发糖一样,将糖油粑粑一个一个用竹签挑着放进学生们的碗里。这恐怕是吃糖油粑粑最温暖的记忆了吧?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十年,不知现在那两位老人可还康健?

(红旗市场。)

学校周边有几个居民小区,以学校教师为主的科教新村、以当地老居民为主的滨湖小区、以拆迁户为主的东湖小区,不同的居民交织组成,更加丰富了校园的生活气息。也许是受地理位置影响、也许是受其中居民影响,学生们与东湖小区的牵绊最多。这里有许多餐馆,也有许多旅馆,拆迁户房子多,将其中一套腾出来装修成一个个小隔间,便成了简易廉价的旅馆,30//晚。夜间,小情侣们散步至小区门口,总会被路边一个黑影拦住问:“帅哥,住宿不咯?”这大概也是不少校园都会有的一道风景。不过,每逢大考,这些小隔间便成为外地考生们的“救命稻草”,当然房价也是水涨船高,直接飙升至一、两百元一晚。

我对东湖小区是熟悉的,不是因为那些小隔间,而是因为考研“二战”。人说:“你没有考过研,不懂我的孤注一掷。”我要说:“你没有‘二战’过,不懂我的孤注一掷。”考研本是一条孤独清苦的征程,且不说那些多如牛毛的参考书、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单就与找工作大部队逆向而行、排除一切杂念心无旁骛、用整整一年的青春去专注于一件未知结果的事,就是一场成本不菲的豪赌,更何况跌倒后,又原地爬起再来一次?而第二次,你已不是校园里的学生,而是无组织的“游民”,许多问题更难面对。在东湖小区租来的房子里,我们几个“二战”的“伪学生”咬牙度过了五味杂陈的一年,笑泪参半后,有人如愿走进了理想的学府,有人再次跌倒……不论结果如何,这都成为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校区内的生活小区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农大位于郊区,多少年来,公交车站里都只有一趟车:10路,往返于长沙火车站与湖南农大。我们读书的那几年,改名为110路。110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座桥梁,无论要去市区哪里,都得先坐110到了火车站再说。

每到周末,好友成群出游、情侣相约逛街,车站里便挤满了等车的人,然而那时候趟次很少,经常等半小时才来一趟,挤上去便成了门技术活,要抢到位子更是高难度,由于乘客里很少有老人、小孩,基本都是学生,大家便各凭本事、各显神通了。那时的公交车构造与现在稍有不同,窗户都是大敞的,经常车还没停稳,就有人先把包裹扔上去占位子,男生们为了给女朋友占个座,书包都是扔得飞起,经过长期训练,划过一段完美的抛物线后,书包还是能正中目标的。想我现在一身挤地铁的功夫怕也是那时候练就的。

如今好了,开往农大的公交车多了起来,317802106等,进趟城不再那么难,甚至农大也不算郊区了,师生们出行都很方便。

我们坐了四年的110,四年后的毕业季,作为本地人的我,也是坐着110,将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送往长途客运站、火车站、机场,再目送他们离开,直到整座校园只剩下我一人。离别的感伤从来都是对留下的那一方更甚,以至于毕业后多年,我都不敢再轻易坐上这趟车。

10路公交车。)

毕业后,每一次再回农大,总会发现新的变化,现在,校园里有了更多的花草树木、更多的溪水池塘、更多的宽敞大道、更多的运动场馆,她已经美得难以言说,让我熟悉又陌生,感觉惶恐又欣慰。

人生若只如初见。农大便是我青春的初见。

当落日的余晖洒满校园,我逆着开学的人流、迎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离开,我知道,校园里最美的春景又将到来。

(校园田径场之一。)

【湖南农业大学名片】

湖南农业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湖南省属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六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试点单位、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办学起始于1903108日创办的修业学堂,历经湖南省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湖南农学院等阶段,19513月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同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

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研究生院,学科涵盖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艺10大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本科专业72个、专科专业2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动植物科学领域、农业科学领域的ESI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4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十。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7213日新湖南客户端《长沙》 作者:谢璐 网页链接:http://m.voc.com.cn/wxhn/article/201702/201702130803409035.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点击下载文件:
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映像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