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袁隆平:以人才推动杂种优势“走出去”

时间: 2017/06/06   作者:李苗 张振中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本报讯(李苗 记者 张振中)我们国家水稻不多,产出极低,只有5%-10%的产出,希望学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后,回国后能帮助农民种植水稻、提高产量。近日,津巴布韦的纳玛索拉·西蒙巴施不远万里来湘向袁隆平拜师学艺,和他一样,来自一带一路”21个国家的86名学员到设在湖南农业大学的袁隆平国际高端农业人才培养中心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此为平台,加快人才培育,推动以杂交水稻为核心的杂种优势利用走出去,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杂种优势利用是20世纪农作物育种上重大成就之一,袁隆平院士一直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工作。现在,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700万公顷,平均产量每公顷超过了7.5吨,其他国家杂交水稻已经有600万公顷,每公顷增产2吨左右。

  袁隆平介绍,杂种优势不仅在水稻,在其他农作物如蔬菜上的应用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发达国家在主要蔬菜作物的商业生产中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广泛使用杂交种,美国、荷兰、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在十字花科、茄科等主要蔬菜作物中90%以上的品种为杂交种。我国的白菜、甘蓝、辣(甜)椒、黄瓜、番茄、西瓜、甜瓜等主要蔬菜的主栽品种一代杂种覆盖率达30-90%,其中结球白菜、甘蓝、西瓜达80-90%。

 “除了大米之外,这几天我吃了茄子、西瓜后,味道非常好,我们就想引进本国没有的蔬菜种植及加工技术。纳玛索拉·西蒙巴施向记者介绍,在津巴布韦,因为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不仅许多大米蔬菜都要从国外采购,而且由于低效的蔬菜加工方式损失了数百万美元。在非洲一些国家,许多人吃不饱饭,还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袁隆平说,湖南以隆平高科为主要平台走出去,隆平高科已经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为10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及其他国家培训了60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在一带一路发展的新时期,农业发展依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沿线大部分国家对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与营养的愿望强烈。因此,开展农业合作是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湖南农业要发展、中国农业要发展、世界农业要发展归根到底都要靠优秀的农业人才来推动,所以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国际高端农业人才。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周清明表示,由湖南农大、隆平高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方共建的袁隆平国际高端农业人才培养中心,是对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最好的践行。培养中心不仅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培养国际高端农业人才,也为湖南乃至中国农业企业、产品、技术走出去培养国际农业高端人才。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766日 农民日报 李苗 记者 张振中 网页链接: 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7-06/06/nw.D110000nmrb_20170606_1-02.htm?div=-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点击下载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