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谁没养过几只萌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宠物已成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的忠实“情感伴侣”。与之对应的宠物产业发展速度也令人乍舌:截至2018年底,我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达1708亿元。据预测,未来五年宠物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78%,2023年有望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
与宠物产业发展速度相较,诸多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显得“跟不上趟儿”。5月25-26日,在长沙召开的“2019首届中部(湖南)宠物文化节”上,业内专家呼吁:亟须提高“萌宠”们的“硬件”待遇。
“萌宠”背后“几宗罪”
“目前,只有北京、上海、长沙等少数城市出台了‘宠物犬限养管理办法’,还未形成统一的、专门针对宠物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湖南省宠物诊疗行业协会会长钟学辉说。
不仅现行相关法规少,法规中有关宠物饲养方面的规定,在中小城市的实施也不“给力”,诸多地区的“养犬许可证制度”都成了一纸空文。监管过程中的管理缺位,也让宠物饲养“无法可依、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检疫免疫方面的法规极不完善,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诸如狂犬病,弓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结核病,布氏杆菌及多种寄生虫病等。”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陈铁桥颇感担忧。
让业内头疼的,还有行业内严重匮乏的专业骨干人才和技术创新之困。陈铁桥介绍,我国宠物产业的各子行业均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宠物行业从业人员中,经专业培训的人员不足15%。从宠物医院看,从业人员资质良莠不齐,部分宠物医院存在证照不全、医疗条件简陋、设备简单、用药不规范、档案不齐备等问题,使患病宠物及饲主权益保障大打折扣。人才匮乏,人才培育也匮乏。以湖南为例,能培养宠物行业人才的高校不多,现有的八个主要高职院校中,也仅部分学校设置了宠物方向,但整体以大动物方向为主。“事实上,宠物医疗、美容、护理、训导、繁殖、用品、食品、兽药、设备等各方面人员都紧缺,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加工各环节也都缺乏专业的教育与指导。”
此外,不规范的宠物交易市场、恶劣的交易环境,易引发人畜交叉感染,宠物排泄物及用品的乱排乱扔,也带来了河水及周边环境污染风险。部分“萌宠”主人的科学饲养知识匮乏,导致了扰民、伤民、市容环卫管理压力大等“宠物纠纷后遗症”。文明养宠、科学饲养的观念普及面窄、普及率低,缓慢发展的宠物文化,和宠物产业的高速发展“格格不入”。
“人宠共患病发病率也在升高。”陈铁桥说。在我国,人与宠物“同居”的现象相当普遍。“人与宠物过度亲密,卫生知识普及率低,极易造成人宠共患病发生,如禽流感、弓形虫和狂犬病等。”
“萌宠”产业亟须精细化规模化发展
“亟须规范宠物诊疗市场,打击违法行为。”钟学辉说。他提出,要严格控制诊疗许可证发放,引导宠物诊疗机构合理布局,规范宠物诊疗机构管理,严格把关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实施宠物诊疗机构从业人员资格准入、持证上岗和执业兽医注册管理。同时,需建立日常巡查制度,不定期开展动物诊疗机构日常监督检查,严格监督宠物诊疗机构“三废”处理,规范宠物医院消毒、无害化处理工作,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宠物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决定着宠物行业发展的好坏。钟学辉认为,农业院校要适应行业发展,培养大量临床兽医专业人才。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部分高校已采取行动。如,湖南农业大学拟针对宠物行业现状,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宠物各子行业人才,加强在校学生理论教育及实践操作能力培育,设置各类课外培养课程因材施教。为在职及社会人员提供多样灵活的培训课程、专业技能培训及考证培训等。
陈铁桥呼吁,宠物市场尽早明确主管部门,要对宠物市场合理布局并纳入城市统一规范中,有助减少不同种向动物疫病的交叉传播,降低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概率。此外,他建议对宠物(包括农村犬只)进行强制免疫注射,特别是狂犬病疫苗注射。实行养犬登记管理制度,并建立无公害处理站处理宠物尸体。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9年5月28日 科技日报 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曹希雅 龙梦晴 吕志 网页链接:http://www.stdaily.com/app/hunan/2019-05/28/content_769015.shtml?from=singlemessage)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