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饮水思源,不忘先贤;薪火相传,接力向前。本期【百廿湘农·先贤之风】专栏讲述湖南农学院韩籍教授柳子明先生先生的故事,望以小事叙人物展大义,追忆先贤风范。
中国人民忠实的朋友——走近湖南农学院韩籍教授柳子明先生
本网讯 “在湖南农学院的校园里,经常出现一位为人们所熟悉的白发老人的身影,他身穿棉布质料的中国式中山装,手上提着一个小书包,里面装着笔、本子和修枝剪。他从容的、稳健的在葡萄架下和温室里巡视,哪个枝条该修剪了,温室里哪天该浇水,火道的温度应当控制到什么温度,他都细细的观察着,对比着,试验着,记载着,思考着……”这是当时湖南农学院的学生们对柳子明教授的印象。
柳子明先生工作场景
上世纪30年代,柳子明在中国从事抗日工作。1950年8月,应新中国政府邀请,柳子明先生从台湾来到湖南大学农业学院任教,并任试验农场场长。1951年3月被聘为湖南农学院教授,担任园艺系首任主任,成为该院元老教授之一。工作期间,他陆续创办了果树、蔬菜和茶学等专业,并成为园艺学院果树学科硕士点的创始人。上世纪60年代,当他得知长沙市要推广葡萄种植的消息时,他立即把苦心繁育的 60多个葡萄品种和一年生的杂交苗,全部无偿地赠送给园艺场种植,他不顾年事已高,满腔热情地多次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还建议和鼓励园艺场要把全国性葡萄试验项目承担起来,把试验进行下去。在湖南农学院工作的35年,他潜心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其“水稻起源的探索”与“柑橘类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引起世界反响,特别是在南方葡萄引种栽培等研究方面影响巨大,成为中国江南葡萄种植业的奠基人和倡导者。
柳子明教授照片
作为杰出的园艺学家、教育家和农学家,他不断创新,把引种改良的果树品种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在治学与教学方面还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通过栽培、对比、分析、试验,他把从中国农业古籍中获得的知识,多年来累积的经验,汇编成教材,传授给学生。在学生们的心中,柳子明教授平凡得就像个农民,他的语言总是那么的朴素真诚,讲课时从不高谈阔论,总是简明扼要。柳子明的儿子柳展辉教授回忆道,父亲教书育人的奋斗历史和感人故事一直在激励着他,“一把剪子不离身,在帮助种植时必须亲力亲为”“葡萄没有一根枝不需要剪,长枝不能重剪,短枝不能轻剪”这些教诲仍使他记忆犹新。
柳子明先生手稿
学校党委书记陈弘曾在柳子明先生的纪念活动中,对他为我国农业事业和农业高等教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以“吾校师生皆园艺,绝顶可凌山可移”高度肯定了园艺人的作风与精神,并希望湘农学子能够继承先生精神,为实现强农报国梦想而努力奋斗。
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朝鲜和韩国勋章的独立运动家,他为两国的独立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旅居中国60 多年来,他经历了新旧中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却始终和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是中国人民忠实的朋友。
在学校柳子明故居,陈列着先生的手稿和遗物。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尊手握剪刀的雕像,它似乎仍在生动地诉说着属于柳子明先生的“湘农故事”。
(本文由120周年校庆办刘洋整理,资料来源于各类史料档案、纪念文集和主流媒体公开报道,限于历史久远,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审稿:王薇薇 庹炼)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