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多种奖金 激励寒门学子
“园丁助困基金”是湖南农大新近为有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老师设立的资助渠道,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不断努力,2007级新生将有更多的获奖机会。”
为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湖南农业大学设有国家助学金、省政府特困优秀大学生奖学金、特困奖学金、关工委奖学金等奖项。同时,每月为贫困生发放特困补助,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了将“助困“与”育人“相结合,湖南农大还专门为贫困生开设了个别心理辅导。同时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此来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使这些贫困生从根本上脱贫,终身脱贫。”
如今,湖南农业大学已形成“奖、勤、缓、免、贷、补、助、培”八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为来农大求学的贫困新生撑起圆梦之伞。
昔日寒门学子 今日大学老师
张香芽是湖南农大贫困助学机制的一位受益者。
“从小,爸妈就告诫我,要飞出穷山窝。”出生于湖南耒阳一个小山村,优美的山区环境并没有给张香芽家带来多少丰富的物质条件。为了筹学费,父母每天起早贪黑。父亲顶着危险在煤矿做临时工,而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田里忙农活。
贫困这个可怕又沉重的包袱曾一度压在张香芽的心坎上,成为她自卑、敏感、不可触摸的一道伤疤。她说,是大家的关怀,唤起了她面对现实的自信。
“平时我没有钱吃饭,同学和朋友都主动地把他们的生活费借给我,他们还经常找我谈心,不断开导我。”谈到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张香芽满是感激,“我非常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们让我振作起来,让我明白‘人穷志不能短’。”
为了历练也为了生活,张香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勤工俭学。英语家教,餐馆洗盘子,推销员……她说,自己虽然很辛苦,却从来没有因此耽误过学习。
也许是把大山人那种顽强不服输的性格灌输到了学习和生活中,张香芽在大学的各方面表现都异常优异。年年拿奖学金,年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还积极竞选院学生会干部,由于工作出色,曾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员”、“院优秀学生干部”。
贫困不过是弱者的挡箭牌,困难压不倒真正的男子汉,也绝不会让一个巾帼英雄俯首。
如今,张香芽在贫困助学机制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她选择留校任职,她说,这是她回报母校的最好方式。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湖南农业大学的新生“绿色通道”,就是为了帮助像张香芽这样自强不息的困难学生,让更多的寒门学子能够感受学校的关爱之情。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07年9月3日《红网》 作者:刘怡斌 李苗 戴微佳)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