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芽来自耒阳农村,家境贫寒,刚进大学时,由于交不上学费还曾萌生过退学念头。学校了解情况后,一方面为她办好了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另一方面又给她提供了打扫教室、担任博导助理两个勤工助学岗位,赚取生活费。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到餐馆洗盘子。尽管辛苦,却从来没有耽误学习,大学期间各方面表现优异,先后获得了国家助学金、省政府特困优秀大学生奖学金、省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她说,是学校的关怀,唤起了她的自信。去年毕业后,她得以留校任职,“这是我回报母校的最好方式。”张香芽说。
像张香芽这样的贫困助学机制的受益者,湖南农大每年都有很多。作为一所农科类高校,湖南农大的贫困生比例较高,将近占到了学生总数的三成。
如何为这些贫困生圆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湖南农大提出,学校就是学生的家,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每一位贫困生。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每年新生开学,学校都要为贫困新生设立“绿色通道”,对没有带齐或没带学费的学生,办理学费缓交手续,先报到上课。同时迅速建立完备的新生贫困生档案,对纳入该档案的学生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并为有国家助学贷款需要的同学讲解贷款政策和具体事项,争取让每个困难学生都能得到资助。学校设立特困奖学金、关工委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激励寒门学子。还专门设立了“园丁助困基金”,鼓励老师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学校每月为贫困生发放特困补助,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针对贫困生的自卑、敏感、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学校将“助困”与“育人”相结合,专门为贫困生开设个别心理辅导,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并组织开展计算机培训、英语口语等一系列贫困生能力提升活动,以此来提高贫困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使这些贫困生从心理上“脱贫”,以自信和微笑面对人生。
据统计,近三年来,湖南农大累计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贷款2670人次,金额达1200余万元,同时在校内常年提供12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全校已经构筑了“奖、勤、缓、免、贷、补、助、培”八位一体的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所有寒门学子都能够感受到学校浓浓的关爱之情。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07年9月11日《湖南日报》B2版 作者:张茧 李苗)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