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所说的,就是湖南农业大学从1998年开始,由学生自己主办,邀请全国各方贤人主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人文讲坛”,到今年暑假,这个讲坛已举办了213场丰富多样的人文社科系列讲座。
“最先是想着怎样在人文底蕴不足的农业大学,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校长周清明教授说。没想到10年下来,讲坛不仅邀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如袁隆平、何继善、夏家辉、姚守拙等来开坛设讲,而且锻炼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每一场讲座,从确定主题、邀请嘉宾、组织听众,到节目主持、广告设计、录音整理、接送嘉宾甚至谈酬金等,全部是学生一手操办。
湖南农业大学位于长沙市郊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资源相对匮乏,这对于“人文讲坛”的组织工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讲坛组织者之一、大三学生郭寅至今记得,去年5月,“讲坛”要举行200期庆典,其中一个重头戏就是邀请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来作讲座。之前的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希望请刘道玉先生来“人文讲坛”演讲,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严奇峰和刘一平两个毛头小伙冒冒失失闯进了武大校园,并且在不知刘老电话及住址的情形下,以诚心感动刘老,刘老居然以70多岁的高龄坐四五个小时的火车,到学校给大家作演讲。
就是凭着这份执著和倔强,10年里,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来了,“同学们请我,我来!你们校领导邀请,我就不一定有时间了。”老人风趣地对校领导说。不仅演讲,他还“倒贴”1万元给同学们做活动经费。湖南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楚廷教授来了4次,“一所农科类学校的人文讲坛能坚持这么久,我没见过”。他不仅不收酬金,而且每次连饭都不吃。
10年来,每次演讲都是人山人海,用“一票难求”来形容“讲坛”的受欢迎程度一点都不夸张。晚上7点开讲的人文讲坛,提前半个小时到的同学就已经“晚了”,只能容纳300多人的空间,经常满满地挤进了四五百人!“每次讲座,牵涉的工作人员三四十,听众三四百,这些同学,都是直接的受益者。”校团委书记谭焱良认为“讲坛”成了同学们自我教育的园地,校园文化的品牌。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07年8月27日《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27日第2版 作者:李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