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选育和机械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
红网长沙9月12日讯(记者 刘怡斌 实习生 胡弋)油菜是湖南省第二大农作物,也是湖南第一大冬季作物。全省油料生产连年丰收,今年湖南油菜收获面积和总产列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今天上午,湖南省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选育和机械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项目首席专家官春云就项目执行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一半冬闲田可种油菜
湖南省是双季稻主产区,由于季节紧张,劳动力短缺,种植效益不高,在2800万亩双季稻中只有18%面积种植油菜。由于油菜与双季稻季节矛盾,以及传统的油菜种植方式工序多,劳动强度大,投入多,收益少,所以大部分农民弃种,致使全年1/3的光温水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但是,推广“双季稻油菜机械栽培”模式,将会有50%左右的双季稻冬闲田种上油菜,湖南每年将扩大1000万亩以上的种植面积,菜籽也可能增长100万吨以上,菜籽总量也将快速增加。
同时,推行“双季稻油菜机械栽培”的种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一季油菜收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维护农村稳定。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个隐性好处:油菜是养地作物,冬闲田种植油菜,会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肥力水平得到提高,促进水稻增产。同时,由于种植油菜,增加了冬季绿色覆盖面积,生态效应显著提高。
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吉芳说:“发展双季稻油菜生产非常重要,它能快速增加菜籽总量,增加农民收入并且带来很好的生态社会效应。”
耕地绿色过冬
“‘双季稻油菜机械栽培’项目自2008年推行以来,项目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总体完成了项目预定目标,通过示范使湖南油菜生产方式开始得到转变。”官春云介绍道。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掌握了油菜早熟品种的主要特性和鉴定选育方法,育成了特早熟油菜品种2个。同时在机械研制方面,专家们已经研制出2种型号的联合播种机,一次作业可完成4个或6个工序,一天可播种20-30亩。专家们还配套研究出了新型的收获机和收割机,一天可收获近40亩。为了大幅提高产量,促进一致成熟,实现一次收获,科研人员还为早熟油菜研制出一次施用的油菜专用包膜控释肥和油菜化学催熟剂。
做为示范的宁乡县、湘潭县和衡阳县,三年完成播种面积12163亩,亩平均产量110公斤左右,亩纯效益300元左右。各示范片都做到连片种植,水稻收获后10月中下旬用机械播种,4月底前成熟用机械收获。在增加一季油菜生产的同时,项目区水稻产量与非项目区基本持平。
油菜全覆盖
“油菜早熟品种是项目实施的关键,现有品种4月底能够成熟,下一步目标是选育4月25日左右成熟的优质油菜品种,丰产性和抗逆性均较好。根据水稻、油菜品种特性和湖南的气候特点,科研人员将重点研制和完善控释肥等物化产品。”官春云说,“在未来5年,我们将把重点放在选育早熟品种,研究生产机械,栽培技术以及示范推广上面。”
陈吉芳透露,从今年开始,“双季稻油菜机械栽培”项目将扩大到6个示范县,示范点和示范面积都将增加。主管部门将通过示范带动全省双季稻油菜的发展,促进湖南省,乃至全国油菜生产大发展。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2年9月12日红网 作者:刘怡斌 胡弋)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