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这些年,我们一起“追”话剧

时间: 2013/01/21   作者:田芳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李苗   点击:

虹剧社创排的《思凡》。



虹剧社创排的《白沙》。均为资料图片



虹剧社在排练《北街000号》。

    “我很喜欢坐在小剧场里的感觉,空间小、舞台近,自己能很快融入情境中,体验艺术舞台奇妙的感觉。自己也加入了剧社,寻找机会到舞台秀一把。这种生活方式很有意义,也很减压。”一位女白领告诉记者,“小剧场同博物馆、咖啡馆一样,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之外的社会交往空间,能够满足接收、表达和创造的精神需求,而这种精神需求的付出相对较少。”

    去年是长沙小剧场话剧最火的一年,湖南大剧院小剧场、红色剧院成为小剧场话剧的“火炉”,而在这个火炉里“燃烧”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长沙各高校剧社则成为小剧场话剧的摇篮。湖南农业大学虹剧社创始人唐勇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追’话剧!”

    1 湖南大学生剧社首登欧洲舞台

    2012年11月24日凌晨,湖南农业大学虹剧社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文哲学院礼堂上演了原创戏剧《白沙》(《WHITE》)。《白沙》以黑白色调为主,融入中国阴阳哲学,糅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黑可以代表墨,白可以代表纸,黑白的融合如同笔墨黑白交加,谱写出无尽的可能。一个虚无的故事,创造了故事里的灵魂,在抗争失败后继续抗争,无限循环。究竟是你创造了故事,还是故事创造了你?打破故事,收获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这是戏剧《白沙》的主要内容。”唐勇告诉记者。在农大常徕老师和他的带领下,8名剧组成员完美地演绎了该戏剧的精髓。

    农大虹剧社2011年参加了摩洛哥丹吉尔大学生戏剧节,去年又登上欧洲舞台,是湖南第一个出国演出的大学生剧社。“我们剧社成员与世界各国大学生剧社成员交流,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我们发现世界其实并不大,我们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唐勇说。

    最早的湖南大学生剧社是湖南师范大学的楚魂剧社,1992年成立时,戏剧大师曹禺为剧社题写了社名。常徕就是楚魂剧社的创始人之一,后来他来到湖南农业大学成为虹剧社的指导老师。此后,湖南大学生剧社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像中南大学新青年话剧团、湖南大学玛卡戏剧工作室等等,有些大学还有好几个剧社,如湖南师范大学就有楚魂戏剧社、七月戏剧社 、风华剧社等,湖南农大虹剧社是2002年成立的。这些剧社在全国大学生剧社中成为最活跃的分子,他们参加各种大学生戏剧活动,取得了许多荣誉。

    “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是中国最有名的大学生戏剧节,几乎每年的戏剧节,湖南大学生剧社都在其中出尽风头:2007年,楚魂剧社做开幕演出,2003、2010年虹剧社《我的母亲是条大马哈鱼》《寻找理想主义的花朵》分别荣获“优秀剧目奖”。2012年,先锋剧社《幸福勿语》又获优秀剧目奖……

    2 大学生剧社发展的关键不是钱是人

    湖南大学生剧社为何会发展得如此欣欣向荣?唐勇说:“大学生剧社发展的关键不是钱,是人,必须要有一帮坚守这块阵地的执著的年轻人。”大学生呆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成为某个剧社社员的时间也就1至3年,因此,面临“流水的兵”,大学生剧社必须是“铁打的营盘”。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着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来到一个充满憧憬和梦想的地方/组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他们喜欢戏剧,渴望表演,热爱生命/他们热情地对待生活,积极地面对人生/他们一起笑/一起泪/一起醉/他们永远年轻/他们能体会到别人无法经历的多彩人生/他们痛并且快乐着/洒脱并且真诚/他们用一颗颗鲜活跳动着的心/营造着一方纯净的土地/一片美丽的天空”——这是虹剧社成立时的宣言。唐勇告诉记者,剧社之所以取名为“虹剧社”,是因为当时发起成立剧社的是七个人,所以取名为“虹”,意为“七彩”,也预示着剧社能够发出七彩的光芒;剧社的英文名是“Home Theatre”,“Home”是“虹”的音译,也象征着剧社就是一个家。

    相对来说,大学生的生活是清贫的,因此,社员们的要求也不高,他们往往选择“贫困戏剧”的演出样式:“一件戏服,就是我家的旧窗帘再利用的成果,是寝室的姐妹帮着在烛光下一针一线奋战出来的。搞笑的是,在我们把布裁好、缝好之后才发现,我们竟然完完全全缝反了,愕然后是一阵花枝乱颤的尖叫。还有,警棍是半截扫把棍涂黑来的,手杖是拖把棍涂黑套上一个小的豆腐乳的瓶子当作手把组成的,花环和草地布景是浏阳河的无私奉献……”这是一位剧务的文章。在大学生眼里,钱往往不是难题。

    “剧社的排练可以在楼道中进行,戏服也可以自己缝改,加上社员们交的会员费和学校对我们的支持,钱不是虹剧社的问题。”唐勇说,只要剧社排出好剧,获得荣誉,学校往往会大力支持。农大现在就已把虹剧社当作学校的一张名片。

    唐勇当年从农大毕业后就留在农大指导学生工作,而常徕则是虹剧社的指导老师,于是两人成为虹剧社的坚强支柱,“剧社每年选一个社长,每年坚持排新剧,剧社社员自己写本子,自己当导演。”唐勇说,如果没有自己和常徕,也许虹剧社不会有10年的坚持。有些学校剧社虽然多,但排不出好剧,成不了名气,就是因为人员更换频繁,缺乏话剧的坚持者。一个剧社成立了两三年,创立者毕业离校,就人走“社”凉了。

    3 大学生剧社带动小剧场话剧发展

    一位大学生在他起草的《首届湖南大学生戏剧节策划书》“序言”中说:“校园戏剧是戏剧世界中的一方净土,是我们体验人生、历练自我、寻找关于幸福的心灵感应的积极途径。 ”

    大学生演话剧许多是抱着“玩”的心态,因此,在一些社员心里一直是“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话剧’”。农大一位女生说:“大一的生活实在无聊,参加剧社也是一时兴起。其实当初我还是看到剧社竟然能跑到北京去演出,才决定来看看的,没想到就这样进了剧社。”“玩”也许代表了大多数剧社学生的想法,“玩”虽然只是一种手段,结果是或者啥也没玩出来,或者玩出了名堂,或者玩出了兴趣。这种结果以三分之二强的优势让大学生剧社成为小剧场话剧的重要推动力量。

    阳宇峰是“玩”出名堂的一类。他天生有着艺术天赋,是虹剧社的创始人之一,虹剧社的历练和其对话剧的痴迷和执著,让他毕业后放弃了所学的专业,进入湖南卫视一个栏目做导演,后来又进入一个文化公司做艺术总监。他念念不忘大学时排练的话剧,于是2012年,终于组织一帮人重排了虹剧社的成名话剧《我的母亲是一条大马哈鱼》,并在红色剧院做商业演出。“我们自然是买票捧场。”唐勇笑着说,学校的剧社是一个可以尽情舒展自我的舞台,这里带给年轻人的兴奋,足以让他们在社会上回味好几年,这种回味的结果就是,小剧场话剧红红火火地在城市燃烧起来!

    因此,人们说:“大学生戏剧是世界的一方净土,是我们正在苦苦寻觅的精神家园;是大学生们社会生活的起点,也是我们成人世界精神生活应该的归宿。”

    采访手记

    他们视话剧如初恋

    记者 田芳

    我去湖南农业大学采访之前心里早装有一个题目:“这些年,我们一起玩话剧”。在我心里,话剧是高尚的,这群学子充其量只是“玩玩”;采访完,我在心里把题目改成了“这些年,我们一起演话剧”,在与这群话剧师生的对话中,我感觉到他们的真诚,他们对话剧的那种顶礼膜拜,与职业话剧演员有什么两样呢?

    但是在写完稿子时,我把题目改成了:“这些年,我们一起追话剧”。这群话剧师生不是职业演员,他们的表演是稚嫩的,有时候甚至是拙劣的,就如初恋的男女,窘态百出、面红耳赤,怎么谈得上“演”呢?他们有的是对话剧如初恋般的自然喜爱,这种情感来自心底,却是冰清玉洁。当然,有些人的“话剧初恋”失败了,有些人也成功了,但不论成功与失败,他们都追求过!这种追求的记忆,将在他们今后的人生中一次次升腾出来,牵着他们一次次不由自主地走进小剧场,去细细地、慢慢地回味……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13年1月10日《长沙晚报》 作者:田芳)

点击下载文件:
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映像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