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湖南也有个"吐鲁番" 澧阳平原万亩葡萄丰收

时间: 2006/08/15   作者:周勇军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李苗   点击:

手捧“玛瑙”迎宾客。周勇军摄

    南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澧阳平原果农的心儿醉了。8月12日,湖南省(澧县)首届葡萄节把这方土地闹欢了。

    8月的澧阳平原,葡萄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成百上千亩的葡萄园,一片连着一片;现代化的葡萄大棚,一排挨着一排。红地球、红宝石、美人指、维多利亚、粉红亚都蜜等品种的葡萄,斗红赛翠,珠圆玉润,流光溢彩……在澧阳镇朱家岗村的葡萄园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道沐和省农业厅、省农大的负责人、专家,一边兴高采烈地品尝着葡萄,一边饶有兴致地与县里的领导和果农商议葡萄深加工的话题,葡萄园里不时传来朗朗笑声。在张公庙镇的兔子口村,由常德市旅游局组织的56个家庭与该村的56户果农正结对在葡萄园里别出心裁地开展“寻找葡萄王”、“葡萄树认购”等趣味活动。在小渡口镇的杨家村,欢快的秧歌扭出了当代农民的风采,激昂的澧州大鼓道出了果农丰收的喜悦……

    县葡萄产业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澧县葡萄种植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如今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以澧阳平原为中心,以207国道等主干公路沿线的张公庙、澧阳等16个乡镇为重点,建起了面积过100亩的葡萄园20多个,形成了百亩一园、千亩一片、万亩一带的沿路种植格局,种植着经筛选出来适合南方栽培的15个葡萄品种。这些优质葡萄的亩产大都控制在2000公斤左右,果农每亩纯收入普遍在一万元以上,是传统粮棉作物产值的8倍,仅葡萄一项,全县每年就为农民增收一亿多元。记者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听到远远近近的欢笑声从葡萄园中飘出来……

    2分30秒吃下0.75公斤葡萄

    吃葡萄大赛助兴我省首届葡萄节

    本报8月12日讯“欢迎,怎么不欢迎,办这个葡萄节,我们的葡萄会卖得更好,呵呵……”葡萄专业种植户郭大哥笑得合不拢嘴。今天上午,我省首届葡萄节在常德澧县隆重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道沐、省政府副秘书长戴军勇、省农业厅厅长程海波等领导出席了今天的盛典。

    “这是我们的摇钱树!”

    记者在现场看到,路两旁随处可见果农们摆的摊位,一串串粉嘟嘟、圆溜溜的大葡萄让人垂涎欲滴,前来拉货的卡车更是络绎不绝,排成了长龙。

    “这位大哥,你今年种了多少葡萄啊?”记者边买边问。“不多不多,才2亩地,亩产量大概5000斤吧,除去成本,估计至少也能赚3万块。”果农大哥一边熟练地过秤,一边爽快地回答,“我计划明年加种3亩,这是我们的摇钱树啊,哈哈,明年我盖房子、娶儿媳妇都靠它了。”“那地里产这么多葡萄,卖得完吗?”记者疑惑地问。“怎么卖不完?去年我们不到一个月就把货全卖光了。今年开了葡萄节,呵呵,卖得更快!”大哥脸上都笑成一朵菊花了。

    高中女生成“吃葡萄大王”

    在葡萄园,记者看到一行行防风雨的塑料大棚整整齐齐地排在路旁,葡萄藤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葡萄串,葡萄藤似乎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来自上海、广东以及我省其他地市的客商们都一边尝吃,一边赞不绝口。一位来自长沙的客商边吃边风趣地对礼仪小姐说:“来来来,我帮你把盘子里的吃掉,省得你端得辛苦,哈哈。你们这个葡萄好,我今天肯定要拉货回去。”

    葡萄园的另一侧,正热火朝天地举行着吃葡萄大赛,选手们都顾不上斯文,先将葡萄皮拧开口子,紧接着就往嘴巴里塞,还没来得及吞下去,又开始塞了。旁边的围观者看着这急切的吃相,笑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最后的冠军居然是个高中女生,2分30秒的时间“吞”下去0.75公斤葡萄,主持人问她还想吃不,她擦了擦嘴巴,摇摇头:“这几天都不想了。”

    建设新农村做的新文章

    “澧县葡萄种植得并不早,2001年才开始试种,但这短短的5年就从十几亩的试验田发展成了今天1.2万亩的大规模,年产值过亿,每亩平均纯利润1.5万元,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县的支柱产业。”澧县县委宣传部杨主任得意地向记者介绍,“以前我们卖西瓜,现在我们又卖葡萄,这是我们建设新农村做的新文章。”

    “我们这里能富裕,最要感谢湖南农业大学的石雪晖教授和我们这的技术员王先荣,石教授带来果苗和技术,王技术员免费向我们传授,带领我们村这么多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果农郭大哥发自肺腑地感谢。

    “石教授和王技术员从200多个欧亚品种中,选出15个最适合我们这种的品种,最迟的品种冬天还可以挂果。目前正是其他各地无果少果的时候,我们正好打了个时间差,我们的品种能抢占了市场。你说大家怎么不高兴,呵呵。”郭大哥说。

    (校党委宣传部转自2006年8月13日《湖南日报》)

点击下载文件:
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映像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