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科研专水产 腹有“妙计”活课堂 ——访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获得者、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高志鹏老师

时间: 2017/09/25   作者:曾书州 李若杏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报   编辑:喻诚   点击:

物简介:高志鹏,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学研究,主讲《水产微生物学》、《水产动物免疫学》和《水产动物检验检疫学》等课程。2015年获“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湖南水产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2016年获“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教学比赛”教学风采奖、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

三尺讲台,他尽情演绎着千变万化的课堂形式,潇洒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心向科研,他有着吃苦耐劳的坚定意志和作为“水产人”的执著追求。高志鹏说:“将水产学运用到实际生活,解决水产生物的养殖问题,也把这门学科分享给各位同学,是我的责任。”

“翻转课堂” 给学生全新的上课体验

“课堂形式是多变的,老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活跃起来,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提高学生上课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高志鹏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与老师的角色进行“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学习知识。

在高志鹏的《水产微生物学》课堂,学生常常会在课前自发地分好小组,由他挑选一些课题分配给各组学生,给同学们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上课。

“刚开始上台讲课时,确实有些手足无措,站在台上无话可说,只能全然按照ppt上的原话‘念’,准备好的例子也忘了,可是上去的次数多了,便能从容应对,知道了老师备课的辛苦,上课的艰辛,从那以后,自己上课也更加认真了……”学生钟为铭说。

“到自己讲课的时候,我也会像高老师那样,准备好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与同学一起分享。”王雅琳同学说,“在一次关于肠道微生物的课堂上,经过大量查阅科普资料后,我为大家普及了最新的科普知识。我们和老师在课堂上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节课下来不仅了解到更多科学前沿知识,还加强了对本专业的兴趣,真是收获满满。”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也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一直作为旁观者。”高志鹏说:“想要同学们学好知识,除了这种激励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方式,老师讲解知识的时候也要深入浅出,多与同学们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在一次上课讲到微生物相关知识时,许多同学看到陌生的名字、复杂绕口的概念,渐渐心不在焉。此时,高志鹏提出班上都有多少同学感冒过的问题,几乎所有人举手。由此,高志鹏继续问大家是否知道引起感冒的微生物是什么?生活中要如何防止这种微生物入侵?问题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大家各抒己见,议论纷纷,顿时课堂也开始变得“热闹非凡”。

从熟悉课本到ppt课件制作,从坐在座位上“学”到走上讲台上“教”,从“接受者”到“设计者”,从课内学到课外,课堂热闹了,学生们的笑容多了,也在无形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教导学生 要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们

2014年,高志鹏带领钟为铭等5位同学进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铁离子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生物膜形成和基质组成的影响”。

几位同学都是大一新生,刚做实验时对实验过程很不熟悉。为了顺利完成科研项目,高志鹏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教他们做一些基础实验。

“在进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生长曲线的测定等实验时,高老师亲力亲为,将实验步骤一一给我们演示,而较难的实验步骤不仅为我们反复讲解,还给我们指出错误的实验操作步骤。他更注重教会我们做实验的方法,从来不会直接帮我们完成实验。”陈康勇回忆道。在高志鹏带领下,团队已经在《微生物学杂志》上刊登一篇文章,目前正在申报立项大学生科创项目。

“申请实验项目时高老师都是全力支持,他对课题实验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着我们,他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钟为铭说。

高志鹏说:“教学的最大意义就是和同学们共同成长,包括专业知识的成长,以及人生历练的成长。”

每次临近期末评教的时候,高志鹏也密切关注着。“我还是很重视同学们对我的看法的,特别是在评教中看到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很中肯的意见,对我有很大帮助。”

立足科研 为水产业出一份力

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中,高志鹏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学研究。

“水产学是一门很接地气的学科,可以为养殖户解决现实的问题,增加水产物的产量,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高志鹏说。

201612月,一位虹鳟鱼养殖户心急火燎地找到了高志鹏,自家的虹鳟鱼因为一种爆发性疾病,短短几天时间就死了80%之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听到这个消息,顾不上天气的寒冷,高志鹏立马与其他老师组成了调研小组,前往养殖户家中对养虹鳟鱼所处的地理环境、水质、养殖模式和鱼饲料等进行全面勘察。

在现场,高志鹏发现很多虹鳟鱼鱼体发白,还伴随有失血现象,为尽快查明原因,减少养殖户的损失,他立即与调研小组一起采集部分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分析导致虹鳟鱼死亡的病源微生物,并提取分离出来,高志鹏与团队成员废寝忘食地待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三个月。目前,他们已经成功分离出虹鳟鱼体内的7种“可疑”细菌。分离出的细菌容易受到低温影响,要从7种“可疑”细菌中找出致命的细菌并不容易。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早日解决养殖户的困难,高志鹏仍然在继续探索。他说:“对待科研要认真负责,不畏艰难,一直向前,通过自己的研究为渔民、养殖者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志存高远,鹏程万里”,或许这不仅是这位老师的名字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也更是他敢于创新、厚积薄发,在教育和科研事业上投入极大热情和精力的最好的代名词。

(学生记者 曾书州 李若杏)

点击下载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