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长江泥沙的淤积和过度的围湖垦田,使得这个曾为中国第一的淡水湖水面锐减,退居第二,但近几年,随着还田于湖和三峡大坝的修建,洞庭湖的水面正在扩大。“不久的将来,洞庭湖有望再度成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昨日,省水利专家聂芳容和省政府经济信息研究中心郭辉东研究员发表了这样一个令人激动的观点,昔日那种万鸟齐飞的景象也将再现。
曾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春天的洞庭湖区,处处生机勃发,金色的油菜花一浪盖过一浪,青翠的草滩遍布牛羊,迷人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洞庭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1825年的面积约为6300平方公里,湖盆容积约400亿立方米。1978年湖面积减为2691平方公里,容积减少为167亿立方米,昔日“八百里洞庭”的大湖景观已被大片圩垸林立的平原分割成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三个由洪道相连的湖泊,从而退居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
地质沉降使水体扩大
对洞庭湖的未来,专家有三种预测:一是大量泥沙淤积和围垦,洞庭湖正逐步走向衰亡;二是若新构造运动带来的沉降大于淤积,洞庭湖的面积就会扩大;三是如果淤积与沉降大致相等,未来的洞庭湖就能保持现状。
但据最新地质学观点,目前洪湖和东洞庭湖的地质沉降相对迅速,而洞庭湖区年平均构造沉降为10毫米,年构造沉降量为1.88亿立方米,大于1.61亿立方米的泥沙淤积量,水体在不断扩大。
因此,长年从事洞庭湖研究的资深水利专家聂芳容认为,洞庭湖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聂芳容说,就在“九八”大洪水洞庭湖城陵矶水位达到35.94米时,当时的卫星观测表明,中国最大的调蓄水面和水体(湖泊容积)仍然是洞庭湖。
平垸行洪增加水面积
水利专家的信心还有赖于近20年来对洞庭湖不间断的治理和三峡工程的建成。
据省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农经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洞庭湖一期治理工程自1986年正式动工,开始进入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通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目前洞庭湖区已经成功移出居民55万多人,腾出778平方公里的面积。而且民主垸、西官垸、城西垸等几个大的蓄洪区的移民工作还在进一步实施,洞庭湖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据郭辉东研究员介绍,按省政府提出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方案,2015年以后洞庭湖的天然湖泊面积将恢复到4350平方公里以上。如果再经若干年的努力,加大挖泥船挖掘湖内泥沙的进度,再加上新构造运动带来的沉降的影响,不久的将来洞庭湖有望超过鄱阳湖,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聂芳容提出,三峡工程的建成对洞庭湖恢复昔日盛况也有着关键作用。今年开春,他曾赴湖区调研,通过一系列测量和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从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泥沙正在迅速减少,目前有70%的泥沙都留在了三峡水库,而上游封山育林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入湖泥沙量还会减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