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学者】播种在泥土里的金色玉米梦

时间: 2014/10/25   作者:邓菲 王吾谦 刘阳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报   编辑:喻诚   点击:
       人物简介:罗红兵,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19927月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本科毕业。主持选育玉米新品种5个,参加选育新品种2个,主持选育出湖南省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1,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先后承担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研究课题。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3)

在玉米研究事业上,罗红兵教授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22年里,他为金灿灿的玉米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他说,他幸福,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兴趣作为了毕生的职业;他无悔,是因为他所坚持的事业关乎民生大计。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92年,大学毕业的罗红兵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进行玉米研究,与玉米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湖南省研究玉米的人很少,玉米种植业发展滞后,整个科研道路充满艰辛。由于获得的研究经费很少,罗红兵经常将自己工资的一部分拿出来用于做研究,遇到人手不够的情况,他就要自己下田做一些如除草、施肥等基本的农事操作,以节约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对玉米的热爱和老师的支持鼓励让他在最困难的时候选择了坚持。他觉得,做好玉米研究,是造福三农的事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最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导师们都十分支持我的玉米科研工作,老师们除在业务上指导之外,在经费上也给予大力支持。”罗红兵心怀感激地说。

2006年,罗红兵赴日本北海道大学作物学实验室研修。然而就在研修期间,罗红兵得知当年选送的新组合“湘彩糯玉2号”在省级试验中表现突出,必须回国到海南制种才有种子参加第二年试验。当他向日本的导师提出要回国时,导师十分不解:“你出国学习一次不容易,应该珍惜这几个月的学习时间。至于国内的试验,为什么不让别人代替你去呢?”罗红兵说:“亲力亲为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我还是得提早回国。”对于错失在国外继续深造的机会,罗红兵并没有后悔。不懈的坚持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他主持选育的第一个玉米品种湘农白糯2号于200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主持选育的湘彩糯玉2号、湘农甜玉1号、湘农玉14号三个品种分别于2008年、2010年、2011年通过省级审定。2014年,他主持选育的湘农玉21号和不育系C543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不育系C543成为湖南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玉米三系不育系,已实现三系配套,应用前景看好。

育种如赛跑 时间不等人

在罗红兵的行程表中,永远排着三个至关重要的时间段,三月中、下旬,春玉米播种,七月中、下旬收获春玉米、播种秋玉米,完成秋玉米的收割已是十月末。为了提高育种的速度,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罗红兵都要赶到海南进行玉米南繁。一年种植三季玉米,目的就是希望加快选育新品种的速度,每年寒暑假正是他从事育种科研的农忙时节。

早年南繁基地的生活条件较差,一天忙碌下来,晚上还要当“厅长”睡过道大厅,他毫无怨言。近几年南繁基地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每次能住上一个10~20平方米的单间,他已相当知足。

最让罗红兵心急的是在试验过程中育种材料遭遇到的不测。2012年和2013年,海南连续两年都有台风,暴雨冲毁了南繁基地刚刚长成的玉米苗,他惋惜地告诉我们:“当时很着急,种下的玉米种子好不容易长成苗又被毁了,如果我们再不抓紧补种,那么第二年好多试验种子就会得不到及时供应,影响试验进程。”

罗红兵常常说:“玉米育种就是与时间赛跑。”在玉米开花杂交期间,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时间,一般玉米开花时间在晴天上午九点到十二点,这一段时期为开花散粉盛期,是最好的杂交时间段,短短3个小时,就要完成大片的玉米授粉,将前一天用羊皮纸袋套住的雄花花粉敲打下来收集到纸袋里,打开雌穗纸袋倒到花丝上,然后夹好袋口,这看似简单的授粉过程却要求十分细致的操作,罗红兵经常一站就是一整天。曾经和罗红兵一起参加玉米育种南繁的同学说:“授粉的时候,罗老师一整天都在田里,中午从不休息。所以我们跟着老师也不敢松懈。”

学农如做人 创新无止境

“只要学生愿意学,老师都愿意教。”潜心科研的同时,罗红兵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科研团队的建设。每次做新实验,他都会认真地将实验过程做一遍,然后再指导学生动手做,等到学生完全掌握了,才放心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尽管罗红兵承担着教学、科研和农学院实验中心管理的三重任务,但每个月都会召集他的研究生们开一次讨论会,大家都可以在会上说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罗红兵都会一一记下,尽力帮助他们。谈起对学生的要求,罗红兵认真地说:“学农如做人,一点马虎不得。搞研究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具备不怕吃苦的精神。”在罗红兵看来,学生的学习上,老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耳濡目染,罗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研究生丁帅涛同学说:“我们经常跟着老师下地、做实验,在学习实践中,越来越喜欢自己的选择。”在罗红兵的带领下,研究生们都成为他科研团队的重要力量。

“玉米育种已经进入到商业化育种阶段,罗老师特别强调要把种质资源的创新作为育种的工作重点”。丁帅涛同学说,从事玉米研究这么多年,老师从来没有想过要停下来歇歇,科研离不开创新。自2004年第一次发现玉米无雄穗材料至今,已有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罗红兵从未停止对利用玉米无雄穗系生产杂交种子方法的探索。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合作,光温敏无雄穗突变体基因已经初步定位,精细定位工作正在进行,“一种利用玉米无雄穗系生产杂交种子的方法”在2013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2013年,学校牵头组建了湖南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说到未来的发展,罗红兵充满信心。“虽然在玉米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创新没有止境,现在研究条件好多了,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将实现湖南省玉米研究优势资源的整合。”下一步,罗红兵希望通过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合作,协同创新,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的培育。“这对农民增收,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学生记者 邓菲 王吾谦 刘阳)


点击下载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