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教推新意 学沐春风 ——记国际学院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燕莉

时间: 2014/02/25   作者:周梦璇 吴芬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报   编辑:喻诚   点击:
 

初见燕莉老师时,阳光透过玻璃,映照着整齐洁净的办公室,她正在伏案准备授课所需要的课件。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很快在燕莉老师温暖亲切的笑容中消融,在采访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她的人格魅力,更多地了解到她是一位很有“想法”的教师。

理念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燕莉是国际学院的一名英语教师,从雅思综合到听说读写,她几乎承担过每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她恪尽职守,从不懈怠手头的任何工作。她认为,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就是无论在课堂内外,都要用心关注和帮助学生。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善课堂45分钟的内容、教授专业知识,还要致力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只有这样了解和亲近学生,才能及时地得到反馈信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教学上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她的教育理念,也是她一直坚持践行的原则。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学生。燕莉认为,教学是一份量体裁衣的工作,不仅要全面地看到和解决学生各个方面的问题,更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不同需求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经常进行调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是教不好学生的,要不断地尝试各种方式唤起学生的兴趣,把这种兴趣内化成学习动力——燕莉觉得这不是困难,而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乐趣所在。

教学 用心意教出新意

俗话说,众口难调。要上好一堂课不是易事,燕莉既要考虑学生们语言基础不同的情况,又要兼顾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为此她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并保持着教与学的平衡点。燕莉的学生都纷纷表示:“想忘记太难”。她有时会挑几个单词放一块儿让同学们编故事,有时会打活灵活现的比方让同学们一次记住多个知识点。每个学期还会组织学生开展数次主题讨论,如“是否赞成动物实验”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更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

“我不是一个上完课就走的老师”,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燕莉经常以各种方式调查学生们的知识接收度。她鼓励同学们一有问题就去找她,虽然这占用了她大量的休息时间,但只要一想到学生们愈发积极的学习态度,燕莉就打心眼里高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讲,学英语的过程是痛苦与乏味的,口语和写作更是一道硬伤。而在燕莉看来,语言之间是有共性的。有的同学之所以会觉得学英语非常困难,一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大,二是学习的方法不得当,往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收效甚微。她举例说:“曾经有位男生,刚读大一时,英语口语非常差劲,连最基本的音标都会读错”,她结合这个同学的特点,要求他每天跟着录音反复的模仿,教给他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并适时的指导,这位学生在毕业时已有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

情谊 亦师亦友感动长伴

燕莉的QQ空间里,有一封题为《写给我远在他乡的学生们》的信,字里行间饱含了一名老师对学子们无限的深情和思念。一说到学生,燕莉心里便暖暖的,师生之情的纽带已然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牢不可分。

曾有一段时间,她观察到班级里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高,甚至有人出现厌学、逃课情况,为此她非常担忧,多次与学生们交流谈心才了解到:国际学院的学生在出国与否的问题上很苦恼。“有人不愿意出国,有人担心自己花费巨额资金出国,将来回国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有人反反复复徘徊迷茫最后因错失机会而懊悔不已。”对于这些同学,燕莉都在尊重他们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一一耐心地提供建议和帮助,并及时地把存在的问题向学院领导反映,院领导了解情况后立即采取措施,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了学生的焦虑情绪。这种师生互动和亦师亦友的关系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她回忆道:“除夕夜的时候,万里之外的学生们会掐准时间给我打电话,每人轮流说着祝福,我十分感动,这已经是对我教学工作最好的认可与回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燕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式,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她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教学一线一名普通教师的人生之歌,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着她独特的魅力。

(学生记者 周梦璇 吴芬)

点击下载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