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头条新闻
  • 综合要闻
  • 媒体农大
  • 电子校报
  • 网络校报
  • 视频新闻
  • 在线广播
  • 专题报道
  • 理论教育
  • 网上橱窗
  • 农大人物
  •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您当前位置:湖南农业大学新闻网  > 保先专题  > 学习资料- 浏览文章

    肖浪涛:我的事业在中国

    2005/09/06 12:00:00  点击数:
           采访肖浪涛博士不容易,因为他太忙了,工作日程表已经排到了年底。9月30日,肖浪涛博士作为湖南省高校系统唯一获奖代表,赴人民大会堂出席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统战部、人事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单位表彰大会,并受到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几天他正忙于去成都参加“中国植物学会成立70周年年会”的准备工作,身为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的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有很多的科研工作要做,还要指导研究生,作为长沙市马坡岭农业高科技园信息中心的首席专家,湖南农大学报的副主编、校科协副主席,肩负着教学、科研的重任,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以前在美国的时候每天还能睡8个小时觉,回国以后只能睡6个小时觉”,但是“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美国实验室里的顶梁柱

           肖浪涛博士1963年出生在湖南桃江的一个农民家庭,1980年考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茶学专业。升入大学的肖浪涛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从一些课程的接触中,肖浪涛发现农业学科和祖辈日夜耕作着的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亿万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随着学习的深入,他认识到农业是一门很复杂的科学,有很多奥秘需要人们去探索。年轻的肖浪涛焕发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活力,他一路发奋,1984年考入湖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硕士研究生,1991年又考取湖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因为表现突出,198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3年,肖浪涛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了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大学Loneragan实验室,1995年1月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邀请公派赴美从事植物激素博士后研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是全球植物生理学方面很有影响的一所大学,她有9个分校30多万学生,已经培养出了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肖浪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主修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研究,师从植物学国际权威、美国植物生长物质协会秘书长、植物系主任C.J.Lovatt教授。肖浪涛对国外教学的方法和他们对待学术的态度印象很深,它和国内的教学方法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注重培养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跨学科的研究。刚到实验室时,他一看到外国同事们用起电脑和仪器来手指敲得飞快就一阵阵发虚,肖浪涛暗下决心,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科研。他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在图书馆里查资料。因为勤奋和业务突出,肖浪涛在实验室里进步得很快,他很快就融入了实验室,成为了实验室的顶梁柱,英国、法国等外国同事有不懂的地方总是向他讨教。导师经常好几个月在国外讲学,出门前总是很放心地把实验室交给肖浪涛全权负责。肖浪涛俨然成了“第二把手”,主持实验室的科研管理工作,这也为他以后从事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主任工作打下了基础。他在美国发表的学术论文“植物生长计算机自动控制模型”,引起了美国太空总署的高度重视,专程请他去太空总署参观并作专题报告。他在计算机的生物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了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浓重兴趣,孟山都公司多次邀请他前去就博士后研究的工作问题进行洽谈,并给他开出很高的年薪。肖浪涛的工作,获得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同事的称赞,他也因此成为该领域小有名气的中国科学家。

    万水千山难阻赤子深情

           肖浪涛博士曾有机会到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墨西哥等10多个国家进行访问、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会议,曾有不少国家向他发出留下来的邀请。可是,他每次都按期回国归校。他说:“我深受恩师胡笃敬教授的影响,不回到祖国,不回到湖南农大,我心不安。”植物生理学学科创始人胡笃敬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在云南昆明从事植物激素和矿质营养方面的研究。他治学态度非常严谨,80多岁高龄时仍身体力行,坚持用原版教材给博士生们上课,和学生们一起到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肖浪涛博士在美国留学时,胡笃敬老先生曾修书一封。在这封长信中,胡老先生语重心长的对心爱的学生说,一定要心系祖国,想着国家和民族的需求,为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叮嘱他一定要回到祖国,回到湖南农大来。师恩永存,有一件事一直在肖浪涛心里铭记,读研究生时,喜爱计算机的肖浪涛多想拥有自己的电脑,可当时一台电脑的价格是3万多元,这对于尚是学生的肖浪涛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他试探着向胡老先生“求援”,胡老先生豪不犹豫地从有限的5万元科研经费中出资。对计算机有着浓厚兴趣的肖浪涛没有辜负老师的厚意,在后来的博士毕业论文《柑桔钙营养研究》中,他将计算机与植物学交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很好的阐述。在美国期间,肖浪涛经常参加中国留学生同学会和洛杉矶领事馆开展的国庆升旗等活动。他时刻关注着国内,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第四套的节目。身在异国他乡,他却时时寻找回国效力的机会。“我当时的工作是铁饭碗,爱人在美国陪读,一栋小楼,前后都有花园,开车也很方便,可是日子越安稳我心里越不安。” 有人说,走出国门的人就像飞向长空的小鸟,除非有什么拴得住他们的心,否则谁也不知鸟儿将飞向何方。在美国,肖浪涛也有很多很要好的朋友,但在内心深处,还是会有一丝的不适应;而只有在中国,在中国的文化里,他才能感到身心完全的放松。万水千山难阻赤子深情。1998年3月,他谢绝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聘其为助理研究员(SRA)的建议,毅然与妻子回到了湖南农大。

    重返祖国 事业舞台更广阔

           肖浪涛回国后不久,到了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室工作。回国后的肖浪涛有了底气,他在高灵敏的测定技术上有了新的思路,他觉得在这一方面能够改进和突破,他需要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就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肖浪涛得到重用,农大尽力为他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一回国就能及时得到资助,启动科学研究。同时,学校还积极为他申请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省教育厅也拨给经费60万,支持他从事植物学的研究。湖南大学老校长俞汝勤院士也对他进行专门指导。国家和所在单位的关心和信任,滋润着海外学子的心田,爱才之情令他感动,他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开辟了高灵敏测定技术和计算机生物学应用等新的研究方向,“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很重要一项工作就是选题,选题要把国家的需求、国情和发展的长远目标结合进去”。实验室建立之初,那是一段艰辛和充实的岁月。那时候实验室人手不够,从设备购置到实验室改装,基本上就是肖浪涛一个人。为了实验室的运转,肖浪涛忙里忙外,人整天累得象散了架似的,经常深夜回家倒头便睡。实验室里,一轮又一轮的科技攻关,中餐经常是一个盒饭就打发了。双休日、节假日没有正常休息是家常便饭,妻子洪老师没有一句怨言,丈夫在实验室呆得太晚了,一个电话一声问候。吃饭时等得太久了,把菜热一热又继续等。2002年春季是实验室最忙的时候,肖浪涛的母亲病危,家里人几次催他回老家去,肖浪涛强忍着把手头的工作做完才急冲冲的往老家赶。忠孝难以两全,未能在母亲生前尽好孝道,成了他一生的憾事。

           肖浪涛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主任后,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突破引起了省内科研单位的关注。他反复强调一定要依法依章治室,规范民主管理。实验室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室务公开,建起了实验室信息平台,将实验室的工作日程和经费开支以及有关信息全部上网,并设立了主任信箱。他倡导科研创新,强调要强强联手,要得到一些兄弟学科的帮助,尽量争取一些国际合作项目,这样的话才能走向国际前沿。实验室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与国内外同行和相关企业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实验室研究人员曾多次应邀出国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另外,来自国内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和泰国的同行学者也多次来实验室访问。实验室十分重视研究当前生产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以及植物激素和其它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研究。由于其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方面的不懈努力,实验室已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2003年9月22日,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评审专家组一行7人在组长湖南大学韩绍昌教授的带领下,考察了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专家们仔细考察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文书档案等运行现状,充分肯定了实验室所做的工作,并表示要将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的经验和做法在其他高校的实验室推广。三年多的工作,大家都认为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环境更好了,人心更齐了,目标更明了,干劲更足了”。目前,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已发展壮大成为包括放射免疫室、植物激素免疫传感测定室、高效液相色谱室、原子吸收室、矿质营养室、组织培养室、普通生理室、超速离心室、温室、网室、研究生实验室和计算机房等研究单元在内的,具有一定规模、以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研究为主的集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对外交流于一体的开放型实验室。实验室现有专职和兼职教学科研人员12人,客座研究人员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实验师1人、助教1人、实验员1人。教学上,肖浪涛同志对研究生专业课程使用外语教学,其讲授的课程被列为学校精品课程,并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等6部教材;在学科建设方面,肖浪涛教授现为植物学博士点领衔人,共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20余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40余人。科研上,近年来先后承担科技部、农业部、国家教育部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主持省级科技攻关课题5项。目前,已有3项课题正在申请结题并进行成果鉴定,同时申报了6项专利,由他主持开发的水稻生长调节剂“谷大壮”在湖南、江西等省推广几百万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建立了植物激素免疫传感测定方法,他还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稻米垩白分析系统、生物学文献检索系统、植物叶面积测定等生物学应用软件,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1999年肖浪涛经省人事厅批准荣立二等功,同年被评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0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1年7月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回国人员。200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荣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的前一天,肖浪涛主持研究的教育部基金项目——“亚种间杂交稻(超级稻)的籽粒充实度的激素调控”在长沙县进行现场评议,得到省农业厅、湖南师大等专家的充分肯定。“利用植物激素调控技术,能提高籽粒充实度,提高超级稻的产量。”肖浪涛向笔者描述着植物激素调控技术的诱人前景。“要进一步攻固植物激素高灵敏测定这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植物激素对整个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调控作用,实验室今后要注重对湖南省的重大研究领域做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主攻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研究领域,比如为超级稻作配套的基础研究。我希望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发展壮大,早日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展望未来,肖浪涛豪情满怀。虽然回国后的收入远没有美国高,但是他一直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实验室将在一些前沿领域作原始的创新,而不是做马后炮,对于科学研究我应该只争朝夕。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只能靠我们中国人自己,国运兴,事业兴,我的事业在中国”。


    点击下载文件:附件:
  • 作者:李苗
  • 来源:宣传部
  • 编辑: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