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他在图书馆翻阅有关资料时,一本名为金银花的书引起了他的兴趣。此前,他已从一位研究中药村的老师那里得知,哪些药村在家乡的山区有发展前途。他如获至宝,反复啄磨金银花生长的环境条件,它的经济价值、种植技术和初步加工方法。随后,他把这些知识带回家里,与父亲商量试种金银花。据说在邻近县里有野生的金银花,如果能觅到野生的苗子,栽植后一定适应力强,有望迅速繁殖。为了寻得野生的金银花,彭父曾一连十多天漫山遍野地找,鞋子也磨破了几双,终于在一处,发现了像儿子所描述的那种植物。然后整株挖出来,小心移回家里,当年就种植成功了。
到了02年秋季,第一批产品出来了,经过初步加工,经济上获得了两万元左右的收益。以前,在那些水源短缺、阳光不足的山区,只能种点玉米,马铃薯勉强糊口,相比之下,彭父心里乐开了花。接下来的几年,金银花的种植逐步扩大,药材品种也增加了百合、白术等,收入连年增加。而且这几年里,吉祥村和邻村的乡亲,络绎不绝前往彭家参观效仿,当地的经济也随之活跃了。
彭国印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家庭摆脱了贫困,在第二学年,他就不要助学贷款了,以后完全靠勤工俭学解决自己的学费问题。他勤奋好学,注重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他是班上第一批通过计算机考试过级的学生,他利用勤工俭学挣得的钱,卖了一台旧电脑,用新部件进行组装,这使他有经常操作电脑的条件。一位学工组的老师评价彭国印,说他在电脑操作、查询资料和排除故障方面,是学生中少见的一个。
彭国印热心为同学服务,他连续两届当选为院学生会主席,政治上积极进取,2003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快毕业的时候,同学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到哪儿去。本来,有几家效益好的单位,表示愿意接受彭国印去工作。恰值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来湖南农大选录毕业生,彭国印也想到党的号召,有志青年应当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面对新的考验需要决断,前者肯定效益较好,后者可能还有艰苦的生活环境待适应。然而,彭国印觉得,祖国西部急需开发,自己所学专业到西部大有用武之地,西部更需要自己去服务,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将能更好地锤炼自己。为了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他毅然抛开了丰厚物质待遇的诱惑,义无反顾地与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签下了去工作的协议。
(陈学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