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头条新闻
  • 综合要闻
  • 媒体农大
  • 电子校报
  • 网络校报
  • 视频新闻
  • 在线广播
  • 专题报道
  • 理论教育
  • 网上橱窗
  • 农大人物
  • 最近更新

    点击排行

    您当前位置:湖南农业大学新闻网  > 保先专题  > 学习资料- 浏览文章

    健康成长的历程———记农学专业05届毕业生彭国印同学

    2005/12/02 12:00:00  点击数:
        当我在这个学期又看到一批新的萃萃学子时,不由得想起我校农学院农学专业刚毕业的彭国印同学。他四年如一日自强不息、执着追求的精神,他健康有为成长的历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彭国印,是从湖南溆浦县山区考上来的一位农家子弟。几年前,他带着满腔热情和理想,跨进了湖南农业大学的校门,踏上了深造的道路,欣喜、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由于他家庭经济困难,自己读书的学费,全靠父母种地、养猪和向亲友借钱供给,经济上的压力时常伴随着他。入校后他老是考虑着今后的学费怎么办?想到父母的艰辛和无奈,他实在不忍心再拖累他们了。于是,他决心一方面努力学好功课,一方面寻求家庭脱困的门路,他的打算得到了院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及帮助。他先后请教了多位老师,又到图书馆向书本求助,并在校园网上查找有关农村脱贫致富的信息。

        一天,他在图书馆翻阅有关资料时,一本名为金银花的书引起了他的兴趣。此前,他已从一位研究中药村的老师那里得知,哪些药村在家乡的山区有发展前途。他如获至宝,反复啄磨金银花生长的环境条件,它的经济价值、种植技术和初步加工方法。随后,他把这些知识带回家里,与父亲商量试种金银花。据说在邻近县里有野生的金银花,如果能觅到野生的苗子,栽植后一定适应力强,有望迅速繁殖。为了寻得野生的金银花,彭父曾一连十多天漫山遍野地找,鞋子也磨破了几双,终于在一处,发现了像儿子所描述的那种植物。然后整株挖出来,小心移回家里,当年就种植成功了。

        到了02年秋季,第一批产品出来了,经过初步加工,经济上获得了两万元左右的收益。以前,在那些水源短缺、阳光不足的山区,只能种点玉米,马铃薯勉强糊口,相比之下,彭父心里乐开了花。接下来的几年,金银花的种植逐步扩大,药材品种也增加了百合、白术等,收入连年增加。而且这几年里,吉祥村和邻村的乡亲,络绎不绝前往彭家参观效仿,当地的经济也随之活跃了。

        彭国印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家庭摆脱了贫困,在第二学年,他就不要助学贷款了,以后完全靠勤工俭学解决自己的学费问题。他勤奋好学,注重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他是班上第一批通过计算机考试过级的学生,他利用勤工俭学挣得的钱,卖了一台旧电脑,用新部件进行组装,这使他有经常操作电脑的条件。一位学工组的老师评价彭国印,说他在电脑操作、查询资料和排除故障方面,是学生中少见的一个。

        彭国印热心为同学服务,他连续两届当选为院学生会主席,政治上积极进取,2003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快毕业的时候,同学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到哪儿去。本来,有几家效益好的单位,表示愿意接受彭国印去工作。恰值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来湖南农大选录毕业生,彭国印也想到党的号召,有志青年应当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面对新的考验需要决断,前者肯定效益较好,后者可能还有艰苦的生活环境待适应。然而,彭国印觉得,祖国西部急需开发,自己所学专业到西部大有用武之地,西部更需要自己去服务,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将能更好地锤炼自己。为了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他毅然抛开了丰厚物质待遇的诱惑,义无反顾地与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签下了去工作的协议。

        (陈学贞)


    点击下载文件:附件:
  • 作者:陈学贞
  • 来源:校报
  • 编辑:
  • 0